[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阴阳循环结构模型的中药化学成分配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7921.7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2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耘;赵紫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20/50 | 分类号: | G16C20/50;G16H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阴阳 循环 结构 模型 中药 化学成分 配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阴阳循环结构模型的中药化学成分配伍方法,包括阴阳循环模型,阴阳循环模型包括阴和阳,阴通过促阳因子转换为阳,阴通过促阴因子转换成阴,阳为循环系统中直接作用于外界而产生功能,并且能将外部能量内化的部分,阴为循环系统中不直接作用于外界但能存储产生功能所必备的能量或物质,促阴因子为循环系统中可促进阳分解并转化为阴的物质,促阳因子为循环系统中可促进阴分解并转化为阳的物质,异常状态包括阴虚状态、阳虚状态和阳盛状态,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模型化与现代化、使其可将现代生物学、分析化学等微观层面的研究成果纳入中医药体系、得到机理更加明确、质量更加稳定、治疗更加精准的复方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学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阴阳循环结构模型的中药化学成分配伍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药理论在未来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占据优势,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复方配伍,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治病时针对系统进行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多维度的全方位调控,对西方医学难以解决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辨证论治是指辨别病人的病位、病程、病机等之后进行施治,体现了中医看待人体的整体性和看待疾病的动态性,具有精准个体化干预的优势,复方配伍从证、症、病等角度,兼顾病变主次、标本缓急,合理组织药物、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新的有机整体,实现系统调节、增效减毒,相比于“各自为战”的化药更加灵活高效。目前,中医药发展已被列入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智慧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助力下,将推动中国本土医学成为世界医学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根本。传统中医基于阴阳学说对自然界的变化、社会的结构、人体的构成与运作机理等具有深刻的认知与详细的描述,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位列八纲辨证之首,在临床具有重要地位。阴阳是一个复杂的二元动态平衡系统,可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适用于描述、分析、阐明人体内多种复杂的生化关系以及疾病的动态变化等。根据系统的自相似性,阴阳学说不仅适用于宏观层面,同样可指导认识细胞、分子等微观层面的系统、对人体微观复杂系统的构成及运行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认知。
中药化学成分配伍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成分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来,并具有很好的疗效,如青蒿素、薄荷脑等,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中药配伍则是传统中医遣方用药的最大优势与特色,配伍后的中药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协同又有制约、且整体目标、功能、定位都十分明确的整体,产生了符合临床精准需求的新特性、新功能。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配伍组方,不仅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具有机理明确、质量可控、精准干预等优点,与化药相比又具有减毒增效、系统调控、个性化给药等优势,是中药走向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医药实现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推动力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阴阳循环结构模型的中药化学成分配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阴阳循环结构模型的中药化学成分配伍方法,包括阴阳循环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桥本氏甲减疾病所需治疗的系统为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系统;
S2:系统功能确定,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系统相对于外界的主要功能为:促进脑、长骨、生殖器官等生长发育、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以及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7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