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钢液中铋元素收得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8133.X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李磊;王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C21C7/072;C21C7/07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钢液中铋 元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钢液中铋元素收得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钢水包中添加含铝合金进行脱氧;(2)将步骤(1)得到的钢液进行精炼,采用精炼渣进行造渣,精炼过程中采取高纯碳化硅粉进行渣面脱氧,全程采用底吹氩气搅拌工艺,钢液中Mn/S的质量比≥4;(3)向步骤(2)所述精炼后的钢液中喂入含铋包芯线;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含铋包芯线的芯料包含:Bi:40‑50%、Fe:50‑60%,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4)步骤(3)后快速加入碳化稻壳覆盖剂进行覆盖,加入量为7‑8kg/t;(5)将步骤(3)得到的钢液进行软吹,所述软吹的时间为8~15min,所述软吹的流量为80~120L/mi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钢液中铋元素收得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的高速化、自动化和精密化逐渐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和精密仪表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材料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和加工性能要求逐渐升高,因此,易切削钢得到了广泛发展,铅系易切削钢的产量居于第二位仅仅次于硫系,且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热处理性,常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和汽车零件。然而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无铅易切削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属铋(Bi)外观呈银白色,有强烈的金属光泽,呈脆性,晶体结构为斜方晶系,由于金属铋无毒,且具有与金属铅相近的低熔点和高柔韧性,因此,在炼钢领域被用于替代铅,用于改善钢切削性能,铋在钢中以单质形式存在,且大部分附着在MnS夹杂物上,一部分弥散分布在钢的基体中,铋的熔点很低为271℃,在高速切削时易切削钢中的Bi可起到润滑刀具作用,从而减少了刀具磨损.从而提升切削性能,Bi元素熔点为271.3℃,沸点为1560±5℃,向钢液中添加Bi元素易气化,使得铋加入钢液中易产生喷溅危险和大量烟气污染,且铋难以进入钢液中发挥作用,浪费较多,成本大大增加。
申请公布号为CN11009347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含铋易切削钢的铋添加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喂线前生产条件的控制,控制钢液的渣层、温度和氧活度;(2)含铋包芯线的喂入;(3)喂线结束后的处理,其中,所述步骤(2)采用间歇式喂线法,将含铋包芯线分至少3次间歇式喂入,每次喂入包芯线占加入总量的1/n,n为次数,每喂一次间隔15-20s。此发明专利采取铋锰包芯线且采取间歇式喂入,导致铋的收得率仅有15-40%,同时,采取的包芯线为铋锰粉包芯线,成本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钢液中铋收得率的方法,解决了Bi元素在钢液中收得率低的问题,降低Bi加入钢液的成本。
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钢液中铋元素收得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电炉出钢过程中,向钢水包中添加含铝合金进行脱氧;(2)将步骤(1)得到的钢液进行精炼,采用精炼渣进行造渣,所述精炼渣中CaO质量分数为25~40%、Al2O3质量分数为25%~35%、SiO2质量分数小于12%、发泡元素质量分数为5%~12%,精炼过程中采取高纯碳化硅粉进行渣面脱氧,全程采用底吹氩气搅拌工艺,钢液中Mn/S的质量比≥4;(3)向步骤(2)所述精炼后的钢液中喂入含铋包芯线;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含铋包芯线的芯料包含:Bi:40-50%、Fe:50-60%,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4)步骤(3)后快速加入碳化稻壳覆盖剂进行覆盖,加入量为7-8kg/t;(5)将步骤(3)得到的钢液进行软吹,所述软吹的时间为8~15min,所述软吹的流量为80~120L/min。
渣层可显著改善铋添加3min后钢液中铋的挥发速度。薄的渣层可能会使钢液面局部裸露,成为铋挥发的界面。因此,喂入铋后,尽快加入覆盖剂,保证渣层厚度。同时,为减少成本,建议覆盖剂加入量为7-8kg/t。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合金添加量为:Al0.9-1.2k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8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出料大米抛光设备
- 下一篇:一种会议场景小样本条件下的声纹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