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3017.7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实;黄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休美(北京)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杨明月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电极,所述干电极包括:贴合件,所述贴合件具有用于粘合于目标的第一侧面;探头,所述探头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探头用于与所述目标接触以检测电信号;导电扣头,所述导电扣头设于背离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导电扣头与所述探头电连接,所述导电扣头具有用于与导电扣座可拆卸连接的扣头连接部,所述扣头连接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扣座电连接的接触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电极,通过将探头和导电扣头电连接,利用导电扣头将探头检测到的电信号传递给外部电路,能够提高干电极的通用性,并且保证电信号传递的稳定性,使得使用者可以长期佩戴,并且活动不受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电信号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电极。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生物电信号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心电、脑电、肌电荷电阻抗成像等领域,能够用来对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以及肌肉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监测。
现有的生物电极,往往采用导线将电极的电信号接出,通过与导线连接的插头与对应的插座电连接,采用导线与电极连接的方式不够牢固,而且这种冗余的连接方式使得生物电极的重量较大,会给目标皮肤处造成较大的压力,影响目标的正常活动,与此同时,这种导线连接的插头均为特定的接口设计,通用性较差,对于不同型号的外部设备适配性较差。
此外,现有的用于皮肤电信号检测的湿电极需要引入液态导电材料,其水分挥发将导致导电性能明显降低,无法长时间佩戴使用。而能够长期佩戴且不含液态导电材料的干电极,典型的如吸球电极和触脚干电极等,这类干电极则需要在皮肤上施加较大的力,实现稳定接触,保证采集到的电信号质量,操作复杂,待检测目标需要保持静止,限制了待检测目标的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电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导线与电极连接的方式不够牢固,而且这种冗余的连接方式使得生物电极的重量较大,会给目标皮肤处造成较大的压力,影响目标的正常活动的缺陷,实现提高干电极的通用性,并且通过微针结构刺透高阻抗的角质层,保证电信号的质量和信号传递的稳定性,使得使用者活动不受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电极,包括:贴合件,所述贴合件具有用于粘合于目标的第一侧面;探头,所述探头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探头用于与所述目标接触以检测电信号;导电扣头,所述导电扣头设于背离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导电扣头与所述探头电连接,所述导电扣头具有用于与导电扣座可拆卸连接的扣头连接部,所述扣头连接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扣座电连接的接触耦。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探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贴合件,所述基座与所述导电扣头电连接;微针,所述微针与所述基座电连接,所述微针从所述基座的底面向外伸出。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微针为多个,多个所述微针在所述基座的底面呈阵列排布。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基座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微针的长度为100μm-1000μm;或者,所述基座的底面的外接圆直径为3mm-10mm。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导电扣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贴合件;扣头连接部,所述扣头连接部包括收缩段和膨胀段,所述接触耦设于所述膨胀段,所述膨胀段通过所述收缩段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膨胀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收缩段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干电极还包括:导电连接体,所述贴合件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电连接体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探头和所述导电扣头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体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贴合件包括衬底和胶贴,所述胶贴和所述衬底连接,所述胶贴的背离所述衬底的侧面形成所述第一侧面。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电极,所述贴合件为圆形或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休美(北京)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休美(北京)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3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