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中药药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6448.9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熊俊;陈浩;管咏梅;张琦;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0;A61K47/46;A61P11/02;A61P37/08;A61K31/045;A61K35/64;A61K35/644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过敏性 鼻炎 中药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中药药香,由下述质量配比的药材制成:柏木粉15‑30%,附加材料1‑3%,余量为香药;香药由如下药材制成:薄荷、母丁香、紫苏叶、苍耳子、白芷、辛夷、蝉蜕、荆芥、鹅不食草、防风、蒺藜、黄芪、干姜、皂角刺、延胡索、金银花、鱼腥草、细辛、毕澄茄和霍香。附加材料包含冰片、蜂蜜和母菌包。该药香的制备工艺包括制作超微粉、挥发油、醇提浸膏粉,以挥发油溶解附加材料制成附加材料液,将香药粉密封发酵,通过多次喷入附加材料液,增加附加材料液在发酵香药粉团中的渗透性,最终制备出利水消肿、通鼻窍、行滞通痹、温肺暖脾肾、化饮化浊、芳香透达,共奏扶正固卫、通窍熄敏之功效,显著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中药香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熏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中药药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腔粘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鼻流清涕、喷嚏。本病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以及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显示发病率在10%-40%之间。本病在发作时还可出现流泪,眼干,咽部不适等症状,若不予处理,往往会向哮喘发展,本病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因夜晚睡眠障碍和哮喘发作,从而影响白天疲劳、学习障碍、总体认知功能下降,长期可导致患者精神不佳、生活质量下降等。
AR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也称为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涕等。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学认为本病肺、脾、肾虚寒属于内因,外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肺气不得通调,而致鼻軌;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则肺气虚;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致病。
目前,AR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西医学认为本病与遗传、过敏原、免疫因素有密切联系。基础研究显示炎症组织中大量表达Th2细胞因子的细胞浸润是AR的主要免疫学特征。西医学多采用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干预。药物疗法是主流。主要思路是阻断变态反应。因此多数指南都推荐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组织胺类药、减少鼻粘膜充血类药物、抗白三稀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是本病具有病程缠绵、容易复发的特点。药物治疗大多能控制症状,长期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探求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案就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此,本发明人基于多年研究中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成果,制作出一种可简便快捷达到缓解过敏性鼻炎且无任何副作用的中药药香香薰。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中药药香及其制备工艺,该中药药香具有补气升阳、固表、利水消肿、通鼻窍、行滞通痹的作用,可温肺暖脾肾,化饮化浊、芳香透达,共奏扶正固卫、通窍熄敏的功效,能显著缓解过敏性鼻炎。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中药药香,其由下述质量配比的药材制成:柏木粉15~30%,附加材料1~3%,余量为香药;
制备所述香药时,各原料的用量配比为:薄荷5-10重量份、母丁香5-10重量份、紫苏叶5-10重量份、苍耳子5-10重量份、白芷5-10重量份、辛夷5-10重量份、蝉蜕5-10重量份、荆芥5-10重量份、鹅不食草5-10重量份、防风5-10重量份、蒺藜5-10重量份、黄芪5-10重量份、干姜3-6重量份、皂角刺5-10重量份、延胡索5-10重量份、金银花3-6重量份、鱼腥草5-10重量份、细辛3-6重量份、毕澄茄5-10重量份和霍香5-1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6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芝麻油制作专用设备
- 下一篇:一种缓解偏头痛的中药药香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