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利用虾加工副产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6689.3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洪碧红;白锴凯;何建林;唐超;吴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63;A23J1/04;A23J3/34;A61K35/612;A61P1/04;A61P29/0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利用 加工 副产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虾加工副产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虾蛋白肽提取,虾油提取,甲壳素提取和有机酸钙的制备。所述方法通过采用合适的提取步骤和提取条件,实现了虾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充分和合理利用。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方法所制备的虾蛋白肽和虾油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综合利用虾加工副产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虾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大宗水产品之一。目前,我国年加工虾产品100万吨以上,在虾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虾头和虾壳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占虾质量的30%~40%。当前企业对虾头虾壳等副产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低价销售或进行鱼粉饲料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而在虾加工旺季时,虾头虾壳等甚至作为废弃物处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采用加入酶进行酶解的方式提取蛋白肽,如CN1844406A公开了一种对原料虾用沸水进行蛋白质变性后,按2-3%(酶/底物)的比例加入蛋白酶制备蛋白肽的方法。该类方法需要加入大量价格不菲的蛋白酶,成本高昂,而且还会对蛋白肽的口感和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CN109280096A公开了一种虾蟹壳的综合利用方法,该专利采用先用乙酸乙酯提取脂肪,再提取蛋白质,最后提取甲壳素和柠檬酸钙。但发明人发现,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虾蟹壳由于没有经过充分酶解,脂肪及不饱和脂肪酸在细胞内难以被提取出来;使用乙酸乙酯提取的大部分为脂肪,而其中价值更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没有被充分提取出来。
CN108976113A公开了一种利用虾蟹壳生产醋酸钙、蛋白肽和甲壳素的方法,包括预处理,酶解,蛋白肽回收,甲酸处理,醋酸钙回收,加碱处理,甲壳素回收。其缺点为加碱处理需要浸泡24-48h,效率低,且由于处理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低成本、利用充分的虾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概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利用充分的虾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预处理,虾蛋白肽提取,虾油提取,甲壳素提取和有机酸钙的制备等步骤。
通过采用合适的虾蛋白肽提取条件,可以不外加蛋白酶,降低了成本,同时还能保持虾蛋白肽原有的良好口感和稳定性。
通过采用合适的提取步骤,在酶解蛋白质并提取虾蛋白肽后,充分破坏细胞膜后,用合适的溶剂提取高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使水不溶性蛋白质变性,分子结构变松散,使得甲壳素和有机酸钙的回收更高效,实现了虾加工副产物高效和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本发明所制备的虾蛋白肽和虾油的用途。
发明详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虾加工副产物的方法。
一种综合利用虾加工副产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虾蛋白肽提取,虾油提取,甲壳素提取和有机酸钙的制备。
所述预处理包括清洗、粉碎。
所述虾蛋白肽提取包括:将预处理后的虾加工副产物与水混合,调节pH,任选地加酶,于30-60℃反应4-8小时后灭活酶,更优选地在40-50℃反应4-8小时后灭活酶,降温至室温,离心,得第一上清液和第一沉淀物,第一上清液经过滤,得第一滤液,第一滤液经浓缩和/或干燥,得所述虾蛋白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清液经过滤可以为第一上清液经陶瓷膜或卷式膜过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清液经过滤可以为第一上清液经陶瓷膜和卷式膜联合过滤。
所述虾加工副产物与水的重量比可以为1∶1-1∶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虾加工副产物与水的重量比为1∶2-1∶4。
所述酶灭活的温度可以为9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6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