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7381.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8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宋誓利;王文志;丁文俊;王殿学;姚强;吕敬恩;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郑雪梅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地系统 故障 检测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涉及,该方法包括:获取接地系统内所有负载输入电流值以及所有接地点的第一总电流值,并根据负载输入电流值与第一总电流值判断接地点内的故障,之后断开一个接地点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并获取其他接地点的第二总电流值集合,根据第一总电流值与第二总电流值集合判断接地点之间的故障,进而实现了接地系统故障的全面检测。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全面的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而本实施例通过先对接地点内的故障进行检测,后对接地点之间的故障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接地系统故障的全面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背景技术
合理的汽车接地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电流由蓄电池正极经用电器正极导线、用电器、用电器负极导线、车体钣金回到蓄电池负极,经济、安全、高效地保障汽车电器正常工作。接地系统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出现用电器电压不稳、控制器电磁干扰、线束过流等现象,导致用电器工作异常或线束烧毁等车辆故障。在汽车研发设计、维护保养以及维修阶段,充分、全面的接地测试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汽车接地系统存在缺陷,排除故障,有效的规避产品安全风险。
目前行业内主要通过进行搭铁点与蓄电池负极间压降测试或搭铁点接地失效电流测试来进行接地分析和故障排查,测试项目比较单一,即使两项测试均开展,也不能充分全面的排查出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充分全面的排查出接地系统问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所述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接地系统中所有接地点所包含车辆负载的负载输入电流值以及所有接地点的第一总电流值;
对所述所有接地点进行遍历,从所述负载输入电流值中获取遍历到的当前接地点所包含负载的目标输入电流值;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值和所述第一总电流值判断所述当前接地点是否存在故障,以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
保持所述当前接地点所包含负载的正常工作状态,断开所述当前接地点与车身的连接,以获取其他接地点的第二总电流值并返回所述对所述所有接地点进行遍历的步骤;
在遍历结束时,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集合和第二总电流值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总电流值和所述第二总电流值集合判断所有接地点之间是否存在故障,以获取第二故障判断结果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故障判断结果集合和所述第二故障判断结果集合获得所述接地系统的故障检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值和所述第一总电流值判断所述当前接地点是否存在故障,以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值进行求和,获得目标输入电流和值;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和值和所述第一总电流值判断所述接地点是否存在故障,以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和值和所述第一总电流值判断所述接地点是否存在故障,以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总电流值确定当前接地点的目标总电流值;
根据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和值和所述目标总电流值判断所述接地点是否存在故障,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入电流值和所述第一总电流值判断所述当前接地点是否存在故障,以获取第一故障判断结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7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纳米抗磨剂及其生产装置
- 下一篇:双通道断路器及过流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