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具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7942.7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2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甘再明;陆郁;郭俊;董志恒;何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9537;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具 管理 系统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刀具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操作员通过移动端将已用刀具的刀具参数信息传输至刀具模块;刀具模块将刀具参数信息发送至数据库模块、刀具分析模块及警报模块;刀具分析模块将刀具参数信息进行统计及计算,按时间段整理出已用刀具的使用信息及损耗信息,并将整理完成的信息周期性地发送至邮件端;警报模块在接收到刀具参数信息后,预警拉动,同时将其显示于中央显示屏上;刀具管理人员从刀具仓库中进行检索所需刀具并配送到正确地址,对应的预警拉动取消。本发明利用刀具信息电子化替代原来的纸质记录,及时采集现场刀具加工数据,指导刀具管理人员在准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刀具送至正确的地址,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具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缸体、缸盖及曲轴加工所需刀具涵盖了钻头、丝锥、铣刀、珩磨、砂轮、毛刷、抛光带、滚压刀等种类,需要上千把左右刀具进行加工,伴随大批量生产加工,刀具产生的相关信息对刀具管理极为重要。
针对刀具现场使用过程数据的分析管理,行业普遍使用纸质文档管理或电子表格统计方式进行记录分析,部分企业采用刀柄安装RFID芯片技术及刀体刻印二维码方案进行传递和采集管理;针对现场备刀需求响应拉动,行业普遍通过电话通知刀具管理部门,或刀具管理部门主动巡线检查所需刀具并完成配送补充;部分企业采用安灯管理系统进行拉动。当前方案在刀具现场使用过程的管理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纸质文档不易查询历史数据,且易丢失损坏;电子表格数据一般来源于纸质文档收集录入,存在信息传递失真及记录重复操作,且后期需人工统计分析相关数据;
2、刀柄安装RFID芯片技术可传递记录刀具几何测量数据、补偿数据、寿命计数及状态;无法记录传递刀具实际加工质量表现状态,用于评价刀具寿命状态维度单一;刀体刻印二维码主要解决刀具流转信息,重点解决刀具库存、采购、出入库、流转信息统计分析,用于管理刀具寿命状态统计管理维度单一;
3、安灯系统一般安置于车间现场生产线附近,是一个车间综合性拉动系统,便于各相关部门查看响应;无专门的刀具安灯拉动系统,不便于刀具管理部门查看和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管理系统及操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刀具管理系统数据易丢失,刀具更换配送不及时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刀具管理系统,包括刀具模块、数据库模块、通讯模块、刀具分析模块及警报模块;所述刀具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通讯,收集已用刀具的刀具参数信息,并将已用刀具的刀具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刀具分析模块及警报模块;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储存所述刀具模块所收集的所述刀具参数信息;所述刀具分析模块接收到所述刀具模块发送的所述刀具参数信息后,按时间段计算并统计出已用刀具的使用信息及损耗信息,并反馈回所述通讯模块;所述警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刀具参数信息并显示,提醒刀具管理人员及时配送新刀具。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刀具参数信息包括刀具产品线、生产机型、模块工位、刀号、刀具目标寿命、刀具使用寿命数值、换刀原因、刀具磨损状态、加工工件特征测量结果及换刀前后工件号码。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刀具的所述使用信息包括刀具异常损耗、加工质量稳定性及刀具上线一次合格率,刀具的所述损耗信息包括刀具寿命均值、寿命符合率及寿命异常波动的刀号。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移动端及邮件端,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刀具模块通讯,用于操作员输入所述刀具参数信息,所述邮件端与所述刀具模块及刀具分析模块连接,用于刀具管理人员周期性地接收所述刀具参数信息及已用刀具的使用信息及损耗信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根据刀具的额定寿命大小、备刀紧缺情况及刀具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刀具需求紧急最高的所述刀具参数信息排在最前端,并用红色或黄色背景进行区分显示,红色代表紧急,黄色代表次紧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7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支架一体式柔性轮胎
- 下一篇:一种互锁式胎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