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003.X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明;陈苏杭;林颖;郭文坚;林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1N13/00;F01N13/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潘杰;白洪长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尾气 净化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包括直线导通的若干处理单元,各处理单元均设有净化腔室、尾气收缩进气孔和尾气出气扩张孔,前后处理单元之间通过尾气出气扩张孔与尾气收缩进气孔相通连接,末端处理单元连接收缩排气罩和排气直管;各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内排列设有布满文丘里孔的文丘里单元;处理单元内的净化腔室前端设有导通至外部的至少一个进气孔,且首端处理单元净化腔室前端与上述排气罩内腔之间通过外接循环管导通。工作方法为:尾气经尾气收缩进气孔和文丘里孔,净化腔室内形成一定真空,空气进入净化腔室内与尾气反应,末端处理单元的大部分尾气沿循环管回流至首端处理单元,实现尾气反复净化处理,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尾气净化领域,是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尾气处理最普遍的方法是利用三元催化器治理,其原理是当高温的机动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O)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以上净化装置主要缺点在于三元催化剂中使用的铂、铑、钯这些重金属,易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三元催化器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当气体温度太低时,将不能进行有效的废气转换,当气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催化剂失效,导致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效率降低。三元催化器不易与发动机匹配,且安装三元催化器后,汽车不能使用含铅汽油,不能长期急速运转,不能让发动机转速忽快忽慢,点火时间不能太迟,不能长时间启动不着,不能长时间拔出高压线试火,导致用户的体验感变差。三元催化器除本身价格昂贵之外,在清洗、修理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导致用户花费较高。而且三元催化净化器仅仅起到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目的,治标不治本。为此,有待对现有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装置或系统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寿命短、工作效率低、通用性低、体验感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其结构要点在于该装置包括文丘里系统和循环管,文丘里系统包括直线导通排列的至少两个处理单元,各处理单元均设有进气端、出气端,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为净化腔室,其中进气端设有沿进气方向口径渐小的尾气收缩进气孔,出气端设有沿出气方向口径渐大的尾气出气扩张孔,文丘里系统中前一个处理单元的尾气出气扩张孔与后一个处理单元的尾气收缩进气孔相通连接,其中末端处理单元的尾气出气扩张孔端部连接口径渐小的收缩排气罩,收缩排气罩尾端连接排气直管;各所述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内由进气至出气方向排列设有重叠呈柱状的文丘里单元,文丘里单元的周面与净化腔室内壁紧密配合,文丘里单元布满设有导流方向与处理单元进气至出气方向一致的文丘里孔,且各文丘里单元的文丘里孔对齐相通;所述文丘里系统中首端处理单元内位于文丘里单元前部的净化腔室与所述收缩排气罩内腔之间通过外接所述循环管形成导通;所述处理单元内位于文丘里单元前部的净化腔室设有导通至外部的至少一个进气孔,进气孔外接空气。
通过上述结构,当尾气进入文丘里系统时,依次经过各处理单元的文丘里单元,实现尾气净化处理。同时,在各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内形成更有效的文丘里现象,使各处理单元内外,以及首端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与末端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之间均产生气压差,外部空气经进气孔进入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内,实现尾气更有效的处理;且末端处理单元的大部分尾气通过循环管道回流至首端的处理单元中,实现尾气循环净化,提高尾气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所述处理单元的进气孔外接空气和臭氧发生器。通过该结构,向处理单元的净化腔室内进一步通入臭氧,从而加速空气与尾气的物理化学反应,提高尾气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妆品加工的过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悬浮电机及其轴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