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周边雨水收集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1808.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辛立勋;王玺;李盛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E03B3/02;E03F1/00;E03F5/10;E03F5/14;E03F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孙金金;周涛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周边 雨水 收集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周边雨水收集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屋顶雨水、地表雨水、地下雨水汇总至雨水收集池;步骤二、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经吸收喇叭口抽吸,再经雨水回用加压泵送入砂滤罐,混凝加药装置将混凝剂投入砂滤罐与雨水混合,砂滤罐出水依次进入微孔过滤器及超滤过滤器,超滤过滤器的清水端连接至雨水回用清水箱,雨水回用清水箱通过反冲洗泵连接超滤过滤器的反冲洗端;步骤三、清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水景池内,呈现出静态水景。本发明对于雨水的净化、储存和就地利用可以改善大楼周边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与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营造舒适的办公环境,雨水利用的相关景观措施的实施,使居民区的景观类型及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水收集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周边雨水收集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水体在建筑物空间中饰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它能通过和其他要素的组合,来形成诗意而又富有人性的空间。水能创造出影响人情绪的环境,静态的水不仅仅具有镜面反射效应,还具有净化环境、规划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环境色彩与环境气氛的作用。
特色水景设计将中国传统风水学里“藏风聚气,得水为上”“以水生财,载生万物”的理念与西方极简主义的镜面水景完全融合。循环往复的水流,带走尘埃,迎来财气,营造出宁静、闲适、雅致的办公氛围,平静透亮的水面映射出设计者与建造者的独妙匠心。
大面积的建筑物及建筑物外部的硬质铺装覆盖了原始的自然土层,一些不锈钢铺装材料的运用取代了自然土壤地表,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会阻止雨水的自然渗透,影响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导致雨水资源流失,这将违背绿色生态的设计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同时,建筑物的车库冲洗、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及水景补水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如果使用自来水,既需要花费大笔的运行费用,又造成了大量饮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周边雨水收集净化方法,本发明能够减少建筑物场地内雨水的流失,提升场地自身蓄水能力,再经过一系列的雨水净化措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周边雨水收集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屋顶雨水、地表雨水、地下雨水进行收集与汇总,汇总后的雨水经雨水汇总管连接至安全分流井,安全分流井连接弃流过滤装置,弃流过滤装置连接阀门井,阀门井连接雨水收集池;
步骤二、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经吸收喇叭口抽吸,再经雨水回用加压泵送入砂滤罐,混凝加药装置将混凝剂投入砂滤罐与雨水混合,砂滤罐出水依次进入微孔过滤器及超滤过滤器,超滤过滤器的清水端连接至雨水回用清水箱,雨水回用清水箱通过反冲洗泵连接超滤过滤器的反冲洗端;
步骤三、清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水景池内,呈现出静态水景,水景池与建筑物之间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为可渗水结构,连接带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槽沟,蓄水槽沟内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连接至雨水汇总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雨水收集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雨水收集池的进水口设置于雨水收集池的上部,雨水收集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排泥泵启动且排泥完成后,启动雨水回用加压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超滤过滤器的清水端通过消毒装置投加消毒剂,超滤过滤器的清水端设置有在浊度在线监测装置和余氯在线监测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浊度在线监测装置与余氯在线监测装置中任意一个监测值超过标准值时,启动反冲洗泵对超滤过滤器进行反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