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式的汽车车门用多角度碰撞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4252.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叶林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林吉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汽车 车门 角度 碰撞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式的汽车车门用多角度碰撞测试装置,所述辅助杆的末端活动安装在操作台的表面,所述操作台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卡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动杆,所述调节架和拨动杆均转动安装在测试仓的内部。冲压头与车门碰撞后,圆盘表面卡柱与拨动杆接触,从而带动拨动杆与调节架转动,当调节架插入凹孔后,与支撑杆表面的凸柱结合后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操作台左端上移,改变操作台在测试仓的倾斜角度,在下次的冲压头冲击时,冲击的角度也随之改变,圆盘每旋转一圈,操作台向上移动一端距离,从而实现了在不同角度来撞击车门,模拟真实的倾斜碰撞,节约了设备的能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式的汽车车门用多角度碰撞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因此在车门生产后需要进行车门碰撞测试,而车门碰撞测试是将带有车门的车身安装在设备上,通过给设备一定初速度后撞击壁障车门后,来模拟实车碰撞的过程。
在碰撞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调节设备改变碰撞角度,能源不断消耗,不能从多个角度来撞击车门,无法模拟真实的倾斜碰撞,测试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在撞击后,无法直观的了解到车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劳动量大。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节能式的新能源汽车车门用碰撞测试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式的汽车车门用多角度碰撞测试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节能式的汽车车门用多角度碰撞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仓,所述测试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端活动安装在齿板的外侧,所述齿板滑动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且齿板的上表面啮合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的上方啮合有滑座,所述滑座滑动安装在操作台的上表面,所述操作台通过滚动轴承套接在齿轮盘的后侧,所述滑座的左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内部贯穿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末端固定安装有冲压头,所述冲压头滑动安装在滑座的上表面,且冲压头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末端活动安装在操作台的表面,所述操作台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卡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动杆,所述调节架和拨动杆均转动安装在测试仓的内部,所述冲压头的内侧且在测试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车门夹,相邻所述车门夹的内侧设置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表面与测试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相邻所述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方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信号灯之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板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移动块相对面的斜块,所述移动块滑动安装在测试仓的内壁,所述受力板和车门夹为左右平行设置,在车门不满足正常的碰撞测试时,冲压头通过车门产生形变,挤压受力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内侧移动,带动移动块上移,按压控制开关后,信号灯亮灯,证明车门不达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拨动杆相对应的凸柱,且支撑杆滑动安装在底座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冲压头的上表面和调节架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卡块与三角块,所述顶块的顶端和辅助杆的外端均为斜面设计,通过齿轮盘带动滑座向内侧移动时,带动滑座与冲压头移动,直至冲压头卡块与辅助杆表面的三角块卡住时,顶块带动弹簧柱蓄力后与辅助杆的斜面接触后,带动冲压头冲出,对车门进行撞击。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后表面固定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且圆盘的内部开设有与拨动杆相对应的凹孔。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的前表面设置有与拨动杆相对应的卡柱,所述滑座的底部设置有与齿轮盘相对应的齿槽,通过圆盘旋转时,卡柱与拨动杆接触后,从而带动拨动杆与调节架一同旋转,调节架插入凹孔后,与支撑杆表面的凸柱结合来带动顶部的操作台左端上移,改变操作台在测试仓的倾斜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林吉,未经叶林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2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