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4631.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7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贾森;王国防;杜鑫;李娟娟;王允;李源泉;刘彦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王鹏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 机主 梁上拱度 激光 跟踪 检测 工装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工装,包括定位基座和位于所述定位基座上的靶球放置位,所述定位基座包括端部相互垂直连接的侧边定位板和顶面定位板,所述侧边定位板的内角侧和所述顶面定位板的内角侧均为平面,所述靶球放置位设置在所述顶面定位板的外角侧;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上述检测工装对起重机主梁上拱度进行检测的方法。该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安全性强、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设备检测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桥门式起重机的主梁是一种典型的弹性结构,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主梁自重、起重小车、吊运载荷的压力,产生一定的弹性下挠,如果变形量过大,带载小车沿轨道向跨中、跨端运行时,就存在爬坡困难或下滑的风险,若主梁刚性不足,下挠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溜车、定位失准、电机烧坏等问题,具有安全隐患。为了使带典型载重的小车在任何位置时的坡度阻力尽量最小,需减少主梁下挠,国内普遍采用预制上拱度的方法来进行补偿,业内也将上拱度视为反映起重机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有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钢丝绳和卷尺进行测量,测量时人工对正,人眼判读,这种方式不仅操作人员需要在起重机梁上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钢丝自重引起的下挠,必须考虑修正值,测量中间环节多,人为因素影响大,精度较低;另一种是采用水准仪测量,将水准仪放在适当位置后调平,配合塔尺标高进行相应位置高度测量,计算得出拱度值,塔尺摆放的稳定性、人眼判读的误差、测量位置的不固定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导致这种方法测量的拱度值误差比较大,而且架设仪器容易受到地面场地空间和光线限制,不太方便。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安全性强、实用性强的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工装及其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工装,包括定位基座和位于所述定位基座上的靶球放置位,所述定位基座包括端部相互垂直连接的侧边定位板和顶面定位板,所述侧边定位板的内角侧和所述顶面定位板的内角侧均为平面,所述靶球放置位设置在所述顶面定位板的外角侧。
基于上述,所述靶球放置位为设置在所述顶面定位板外角侧的球形凹槽。
基于上述,所述定位基座为磁性定位基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主梁上拱度的激光跟踪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起重机主梁的行车轨道上标记两个端点和一个跨中点作为测量点;S2、将上述激光跟踪检测工装放置在其中一个测量点上,将靶球固定在所述靶球放置位上、所述侧边定位板的内角侧与所述行车轨道的侧面贴合、所述顶面定位板的内角侧与所述行车轨道的顶面贴合;S3、激光跟踪测量系统通过激光束射入所述靶球进行锁定,测量得到该测量点处靶球中心相对于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空间坐标;S4、将所述定位基座分别移动至另两处测量点,重复步骤S2和S3,最终所述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测出三个测量点的空间坐标;S5、利用三个测量点的空间坐标,计算出所述跨中点到两个所述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进而得到起重机主梁上拱度。
基于上述,步骤S1中,将所述定位基座卡在所述行车轨道上,所述侧边定位板的内角侧与所述行车轨道的侧面贴合、所述顶面定位板的内角侧与所述行车轨道的顶面贴合,沿所述顶面定位板的一侧边在所述行车轨道顶面上划线,标记出两个所述端点和一个所述跨中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未经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