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脂肪干细胞提取旁分泌因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0053.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安文强;董白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C07K14/52;C07K1/14 |
代理公司: | 山东舜天律师事务所 37226 | 代理人: | 李新海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脂肪 干细胞 提取 分泌 因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脂肪干细胞提取旁分泌因子的方法:取采集的脂肪样本,用生理盐水洗涤1~3次;加入适量脂肪细胞消化液进行消化;离心,重悬细胞沉淀,用无血清培养基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扩大培养;用旁分泌因子提取液提取,纯化,得旁分泌因子;所述旁分泌因子提取液,是由PBS缓冲液、L‑谷氨酰胺、D‑葡萄糖和L‑抗坏血酸组成的,L‑谷氨酰胺、D‑葡萄糖和L‑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1~3mmol/L,10~20μmol/L,10~100μmol/L。本发的方法可从脂肪组织中稳定的提取脂肪干细胞,并利用脂肪干细胞提取脂肪干细胞旁分泌因子,细胞质量和因子提取效率稳定,脂肪干细胞在GMP环境下分离并长期培养,不接触任何动物源性成分,可高效表达表达CD29、CD44、CD105等脂肪干细胞标志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脂肪干细胞提取旁分泌因子的方法,属于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旁分泌(paracrine)指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同一细胞,但二者相邻近;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即为旁分泌效应。旁分泌的信号分子包括生长因子、淋巴因子等。目前研究发现多种组织来源的干细胞都可分泌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即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具有普遍性。
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治疗十余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研究,除了用来促进恢复造血,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提高白血病和难治性贫血等以外,还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脑和脊髓神经损伤、老年痴呆及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的部分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主要通过以下机制:1、旁分泌作用(分泌细胞营养因子、细胞生长因子、抗凋亡因子等)。2、代替或修复死亡或受损的细胞。3、细胞直接接触,调控细胞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在其发挥治疗效果中起主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各类细胞因子对邻近细胞产生作用,从而发挥其功效。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具有改善炎性环境、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脂肪干细胞迁移和分化等作用。
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DSCs)具有取材容易、对机体损伤小、体内储备量大、体外可大规模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等优点,ADSCs逐渐成为近年来干细胞储存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具有更大的应用潜能。大量研究证实:ADSCs能够增殖分化形成缺少损伤的细胞,拥有促进神经元再生,保护神经元的作用。ADSCs的分化结果证实其可被诱导分化成多种细胞,包括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ADSCs对多种疾病模型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损伤。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机制普遍认同是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能力,但新的研究结果证实更重要的是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ADSCs在体外培养能分泌多种因子,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细胞扩增、调节免疫反应。脂肪干细胞旁分泌因子(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paracrine factor ASCF)来源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含有多种成分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各种实验研究也证实ASCF可以通过其包含的多种细胞因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神经细胞再生能力,从而有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目前行业内对干细胞旁分泌因子研究才刚刚起步,大都以研究阶段为主,未进行生产阶段转化,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生产质量标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旁分泌因子样本来源不规范,培养规模较小,质量层次不齐,诱导细胞因子分泌过程不够高效,分离纯化过程不具规模化,产品保质期短等,这大大限制了旁分泌因子的生产和使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