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酶碱结合生产小分子果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4484.8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傅国明;杨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果源康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08B37/06;A23L33/125;A61K31/732;A61P35/00;A61P37/02;A61P1/00;A61P25/32;A61P39/02;A61P3/06;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捷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1 | 代理人: | 安利霞 |
地址: | 324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生产 分子 果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碱结合法精确控制小分子果胶分子量和酯化度的生产方法。该工艺先用果胶裂解酶将果胶分子量裂解至目标分子量,再加入调pH值范围在8‑12的碱溶液将小分子果胶的酯化度降低到目标酯化度,脱酯完成后加入酸经中和、澄清过滤、酒精沉淀、洗涤、干燥、粉碎,获得了水溶性好,纯度高、透明度好、分子量大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范围窄、酯化度高低可控到适用于不同功能应用的小分子果胶。该工艺和单一的碱法或酶法相比,产品的分子量分布范围更窄,生产工艺更简单。本方法得到的小分子果胶粉可用于食品、保健品、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药品等原料。同时该方法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产业化能力强,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水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分子果胶的酶碱结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物质,为稍带酸味的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具有水溶性, 分子量约5万~30万。现今市场上通常将高分子果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如 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等。另外,天然果胶还可用于化妆品,对保护皮 肤、防止紫外线辐射、冶疗创口、美容养颜,保护胃肠都有一定作用。但是,天然果胶是多 聚糖长链碳水化合物,水溶性差,口感不好,不易吸收。因此,高分子果胶在生物学活性方 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小分子果胶是从天然果胶长链切断并降低酯化度的短链低酯化度的半乳糖醛酸及盐,小 分子果胶易溶解、分子量小到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果胶属水溶性膳食纤维,而膳食纤 维进入血液循环对健康是质的变化:小分子果胶对癌症的关健蛋白Galectin-3有很强的络合 吸附作用,可阻止癌细胞的聚集、生长和转移,阻止肿瘤细胞的营养吸收(Galectin-3对癌细 胞有聚集、吸收养分、着床、生长和转移的能力,是癌症的元凶),小分子果胶可特异性的 杀伤已突变肿瘤细胞,使突变细胞活性降低,并在未形成之前即被清除,小分子果胶也有直 接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和增加单核细胞细胞毒,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它的成分 rhamnogalacturonan能提高CD3+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增强T细胞的活动能 力,从而清除肿瘤细胞,小分子果胶能将免疫系统从对细菌感染的反应转到一种更为平衡的 系统,这个系统能主动地寻找并清除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并刺激体内免疫系统寻找破坏 突变细胞,抑制TH@对抗过敏源,控制病毒细菌传染,帮助TH1清除有毒物质及突变细胞,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维持一个平衡的免疫系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分子果胶有很好 预防癌症的作用,并在放化疗中有很好的增加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小分子果胶直接结合血液中的有毒重金属(铅、铬、镉、汞、砷等),有选择性的且以缓 慢、温和的方式排泄有毒重金属,从而减少其对身体的毒性,但对人体有益的铁、钠、钙、锌、镁、硒等金属元素无排泄作用,由于能有效排除人体中有害重金属和毒素,具有去除色斑、黄褐斑,修复疤痕的由内而外的美容功能。
小分子果胶可延缓糖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吸收,影响胆酸的代谢,间接改变了脂质代谢 酶的活性,还能促进糖和脂肪在体内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和血脂,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 能在体内促进肝脏及其它器官中的糖和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并降低肝脏及其他器官中的糖和 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降糖、降脂减少糖尿病和脂肪肝的目的。
小分子果胶具有很好的解酒护肝功能。
小分子果胶可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有利于益生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对解决便秘 有很好功效。
小分子果胶能有效护肤持水,防辐射。
小分子果胶能有效预防脑中风。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果源康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果源康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