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5602.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江;董宏图;张晗;王晓冬;罗斌;王成;侯佩臣;李爱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C12Q1/689;C12Q1/0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柑橘 黄龙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方法,包括:提供从待测植物中获得的柑橘黄龙病病菌DNA;其中,所述柑橘黄龙病病菌DNA的浓度为20ng/μl;以所述柑橘黄龙病病菌DNA为模板进行3次PCR扩增,扩增循环数分别为20‑25次、25‑30次和30‑40次;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得到扩增结果;根据扩增结果获得待测植物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程度。本发明方法可为黄龙病等植物病害的检测分级提供定性的判别依据,同时可针对不同感病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准确的评测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黄龙病是柑橘(包括橘、柑、橙、柚、枳等)生产上危害最严重,强破坏性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被认为是由一种专生于柑橘韧皮部组织的细菌引起的,其传播途径包括苗木嫁接以及柑橘木虱传播。
目前所有已知的柑橘品种及柑橘近缘种都受到黄龙病病菌的侵染。感染病后的植株不仅不能产生经济价值,且易感程度高的品种如脐橙、葡萄柚等会在几年内逐渐衰亡,且目前尚无黄龙病治疗康复的相关报道。因此提供一种快速的黄龙病病菌鉴定分级方法,对于黄龙病的防控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黄龙病病菌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诊断、血清学方法诊断、电镜检测诊断和PCR检测诊断等手段。受到柑橘寄主植株内黄龙病病原菌浓度低、分布不均匀及样品制备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柑橘黄龙病原菌抗体多数均只能与相似的抗原结合,不能广泛应用于不同区域、品种的检测;电镜观察检测的检出率一般在70%左右,存在大量的漏检;目前常规PCR诊断方法在柑橘黄龙病检测上的应用已经实现了快速、准确、定性的要求,被广泛用于黄龙病的实验室诊断。但PCR只能对柑橘属果树是否感染黄龙病病菌进行检测,但无法有效区分感病植株的感病程度。由此提供一种简单、快捷、准确的柑橘黄龙病快速鉴定分级方法对于柑橘黄龙病田间防治、病树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方法,可为黄龙病等植物病害的检测分级提供定性的判别依据,同时可针对不同感病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提供准确的评测手段。
一种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从待测植物中获得的柑橘黄龙病病菌DNA;其中,所述柑橘黄龙病病菌DNA的浓度为20ng/μl;
以所述柑橘黄龙病病菌DNA为模板进行3次PCR扩增,扩增循环数分别为20-25次、25-30次和30-40次;
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得到扩增结果;
根据扩增结果获得待测植物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程度。
本文所述的柑橘黄龙病病菌是指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
在一些实施例中,是从待测植物的叶片、茎(枝条)或根中获得柑橘黄龙病病菌DNA。实际操作中可取适量的待测植物的叶片、茎或根,按常规方法提取其中的柑橘黄龙病病菌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是从待测植物的叶片(例如0.1g)中提取获得柑橘黄龙病病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测植物(例如柑橘)感病时间为1年-3年,例如1年、2年或3年。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StarSpin柱式植物DNA提取试剂盒,获得土壤农杆菌DN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用的特异性扩增引物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5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