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线束追踪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6162.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4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安迈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8 | 分类号: | G01R31/58;G01R31/54;G01R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肇启翔 |
地址: |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控制系统 追踪 | ||
本发明涉及线束追踪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线束追踪仪,包括追踪仪本体以及设置在追踪仪本体顶部的多个接口,追踪仪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且两个定位板的前侧均设有吸附机构,追踪仪本体的上方设有夹板,且夹板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通过旋转套与追踪仪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夹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侧壁与追踪仪本体的侧壁相接触设置,夹板的前侧壁还对称开设有多个卡口,且多个卡口与多个接口相对应设置。本发明能够便于将多个线束与多个接口稳定地插入在一起,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且保证追踪仪在检测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追踪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线束追踪仪。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导通追踪仪对于检测发动机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仪器检测,可以发现线束出现短路、断路的情况,要想保证发动机线束安全可靠的使用,就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对线束进行生产,然后通过检测仪对这些生产出来的线束进行筛选,及时发现那些有问题的产品。
在公开号为CN210639234U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电源、保护外壳,所述检测器和电源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所述保护外壳外部隐藏有检测推块,所述检测推块与保护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检测推块各个面上设置有检测接头,所述检测接头连接检测器;所述保护外壳上设置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保护外壳上;
在公开号为CN201920258089.X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检测工装和系统,包括:检测主板、上盖和下盖,检测主板包括电源、检测芯片、高边驱动芯片、第一接插件、汽车线束、第二接插件、低边驱动芯片、LED模组和CAN接口;电源与检测芯片相连接;高边驱动芯片与检测芯片。
上述专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线束进行单独的固定,操作比较麻烦,且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线束导通追踪仪都是直接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位置上,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滑落,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导通追踪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线束进行单独的固定,操作比较麻烦,且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线束导通追踪仪都是直接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位置上,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滑落,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线束追踪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线束追踪仪,包括追踪仪本体以及设置在追踪仪本体顶部的多个接口,所述追踪仪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且两个定位板的前侧均设有吸附机构,所述追踪仪本体的上方设有夹板,且夹板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旋转套与追踪仪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夹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侧壁与追踪仪本体的侧壁相接触设置,所述夹板的前侧壁还对称开设有多个卡口,且多个卡口与多个接口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每个所述吸附机构均包括U型板、两个挡块和两个定位块,所述U型板相背离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两个吸盘,两个所述挡块位于U型板内,且两个挡块的侧壁均通过弹簧分别与U型板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挡块的顶部均与定位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挡块的侧壁均开设有条形孔,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位于两个条形孔内,且两个定位块的两端分别与U型板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挡块相向吸盘一侧的侧壁均固定设有密封垫片,且密封垫片与U型板相抵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定位板相背离U型板的一侧均设有把手,且把手的两端均与追踪仪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远离追踪仪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且转柄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两个所述U型板内均设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U型板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设置,多个所述定位块和多个弹簧分别与两个定位杆活动套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安迈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安迈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6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覆膜支架
- 下一篇:基于互动用能的社区能源管理分层优化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