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多边形环类构件柔性生长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7446.8 | 申请日: | 2020-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3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韩星会;华林;庄武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多边形 构件 柔性 生长 成形 方法 | ||
1.一种薄壁多边形环类构件柔性生长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装配薄壁多边形环类构件柔性生长成形装置,其包括约束模、环形毛坯、驱动芯辊和顶出环;环形毛坯放置于约束模内部,环形毛坯外表面与约束模内表面相切;驱动芯辊放置于环形毛坯内部,其轴线与环形毛坯轴线平行;顶出环位于环形毛坯下端面,且与约束模内表面贴合;约束模为环形构件,其内表面与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外表面形状完全一致;约束模固定在基座上,成形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动;驱动芯辊为实心棒,其外表面与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形状匹配,其直径不大于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拐角圆弧直径;顶出环外表面为多边形,其外表面轮廓略小于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外表面轮廓;顶出环内表面为环形,其内径略小于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内接圆直径;
S2、驱动芯辊在环形毛坯内表面作多道次多边形进给运动:首先驱动芯辊由初始中心位置移动到约束模内表面拐角对应位置,并与环形毛坯内表面贴合,然后驱动芯辊沿径向进给至第一道次进给量位置,并按照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多边形轮廓运动一周;随后,驱动芯辊沿径向进给至第二道次进给量位置,并按照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多边形轮廓运动一周;驱动芯辊重复上述进给路径,直至获得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
驱动芯辊在成形过程中绕自身轴线被动自转,同时在环形毛坯内表面沿预定路径作进给运动;通过约束模和驱动芯辊的共同作用,使得环形毛坯金属主要沿周向流动,环形毛坯周长不断扩大,截面轮廓不断成形,但轴向高度基本不变;当环形毛坯外表面与约束模内表面完全贴合后,驱动芯辊继续进给,环形毛坯外表面周长保持不变,轴向高度不断增加;
S3、成形完成后,位于约束模内的顶出环推动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向上运动,直至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与约束模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多边形环类构件柔性生长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毛坯的几何尺寸按公式(1)计算;
其中,H0为环形毛坯高度,D0为环形毛坯外圆直径,d0为环形毛坯内圆直径;H为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高度,D为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外表面内接圆直径,d为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内接圆直径;r1为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外表面拐角圆弧半径,r2为目标多边形环类构件内表面拐角圆弧半径,λ为轴向高度生长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多边形环类构件柔性生长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当驱动芯辊到约束模内表面最短距离大于S0时,驱动芯辊每道次进给量较小,当驱动芯辊到约束模内表面最短距离小于S0时,驱动芯辊每道次进给量较大,S0按公式(2)计算;
其中,r0为芯辊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74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