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旋转式鱼道驱鱼装置及使用该装置驱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3368.2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行;熊绍钧;胡吉祥;朱世洪;李克华;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2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旋转 鱼道 装置 使用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智能旋转式鱼道驱鱼装置及使用该驱鱼装置驱鱼的方法。该驱鱼装置包括包括行走机构、拦鱼电栅和拦鱼栅转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小车和对称分布在鱼道两侧墙顶面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的起始端设置在临近检修叠闸门的位置,终端沿着鱼道延伸至集鱼厢升降井处;所述拦鱼电栅通过拦鱼栅转动机构竖向吊设在鱼道内。在驱鱼之前,拦鱼电栅与水流方向平行,下游的鱼进入鱼道,在鱼道内的鱼达到集鱼厢升降井运输量时,拦鱼电栅旋转90°将鱼道进口挡住,行走小车带动拦鱼电栅移动,并将鱼道的鱼驱赶至集鱼厢内。本发明实现了自动驱赶鱼类,大大增加了鱼道的过鱼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和对生态环保影响,且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水电站鱼道驱鱼的智能旋转式鱼道驱鱼装置及使用该装置驱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各种要求,常需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以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河流生物连续性遭到破坏,阻断了洄游及半洄游性鱼类的通道,使河流生物多样性降低。为了保护天然渔业资源、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目前采取的主要修复措施是在水电水利工程中修建过鱼设施,主要包括鱼道、鱼闸、升鱼机、集运鱼船等。
鱼道是闸坝或天然障碍处为鱼类洄游而兴建的一种过鱼建筑物,鱼道布置在水利枢纽两侧的非泄洪与发电坝段水流较平缓的区域,其作用是引导鱼类从电站下游进入上游,主要承担鱼类通过的作用,是降低闸坝对鱼类生存和繁殖干扰的一种生态措施。升鱼机是鱼道的一种形式,通过更为快速的方法使鱼类通过水工建筑;现有的鱼道大都是修建在拦河建筑物的人工水槽,难以满足当地鱼类对流速、流态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鱼类进入到鱼道后,可能会在鱼道部分区域聚集不前进,导致集鱼厢无法快速收集鱼类以进行下一步运输工作,过鱼效率低。如若采用人工干预集鱼,会潜在环保及生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用于水电站鱼道驱赶鱼类进入集鱼厢的智能旋转式鱼道驱鱼装置及使用该装置驱鱼的方法,该装置可实现自动驱赶鱼类,减少人工干预和对生态环保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具体是一种智能旋转式鱼道驱鱼装置,用于修建在水电站的过鱼设施中进行驱鱼,该过鱼设施包括鱼道和设置在鱼道终端的集鱼厢升降井,鱼道的进鱼口设置在水电站下游,在鱼道临近进鱼口的位置设有检修叠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鱼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拦鱼电栅和拦鱼栅转动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小车和对称分布在鱼道两侧墙顶面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的起始端设置在临近检修叠闸门的位置,终端沿着鱼道延伸至集鱼厢升降井处,行走小车置于行走轨道上,并在行走轨道上来回移动;所述拦鱼电栅通过拦鱼栅转动机构竖向吊设在鱼道内,并在驱鱼过程中与鱼道相互垂直,将鱼道分隔成临近集鱼厢升降井的驱鱼区和临近检修叠闸门的进鱼区;所述拦鱼栅转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旋转机构和旋转吊杆,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行走小车上,旋转吊杆上端通过旋转机构与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并由驱动机构驱动其转动,旋转吊杆下端与拦鱼电栅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并在连接部位的两侧对称设有平衡斜拉杆。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鱼装置还包括控制柜、设置在驱鱼区的摄像头和激光限位装置,所述激光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行走小车上的激光发射仪和设置行走轨道终端的激光定位板;所述摄像头正对鱼道的驱鱼区,摄像头和激光限位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柜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柜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机构、行走小车的驱动机构以及拦鱼电栅的通电控制端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轨道的起点距离检修叠闸门的距离为5~10m,终点延伸至集鱼厢升降井两侧;所述行走小车包括行走支架和对称设置在行走支架两端底部的行走轮,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支撑架安装在行走支架上,旋转吊杆的下端穿过行走支架的中心位置与拦鱼电栅顶部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3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