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软质地基的置换式沉井施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078053.7 申请日: 2020-10-10
公开(公告)号: CN112144558A 公开(公告)日: 2020-12-29
发明(设计)人: 赖佑贤;梁金锐;肖孟富;吴军;陈伟梁;张衡;周洋;刘锦汉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23/00 分类号: E02D23/00;E02D23/08;E02D17/02;E02D15/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600 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适用于 质地 置换 沉井 施工 方法
【说明书】:

一种适用于软质地基的置换式沉井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S1:施工准备,包括: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根据沉井的中心座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S2:基坑开挖,包括基坑挖土和布置推土区;S3:沉井制作,井身混凝土分三节浇捣,内模同样分三节安装;S4:沉井下沉,包括拆除垫层,挖土下沉,沉降观察;S5沉井封底,包括绑扎底板钢筋,浇捣底板混凝土。本发明有益效果以及对现有技术贡献包括:1、沉井采取不排水下沉方式,按设计高程起沉;2、采用周围设排水设备,局部地段按实际情况进行分节浇筑,分节下沉方式进行;3、挖土下沉时,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不得有过大的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地,属于沉井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施工领域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来针对进行不同的施工方案。有种软质地基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该软质地基的地质条件包括:第一地质单元,在“硬壳层”Ⅱ1层粉质粘土揭穿后以Ⅲ层各亚层的淤泥质土、淤泥质土夹粉土及灰色的粉土为主,浅层土体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淤泥质土层厚度相对较厚,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第二地质单元,以“第一硬土层”Ⅳ层两个亚层的粉质粘土,“第二硬土层”Ⅶ层粉质粘土及Ⅴ2层灰黄色粉土为主,沉积环境以冲湖积为主,淤泥质土层厚度相对较薄,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

1)第一地质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包括:

Ⅰ层人工堆积层:人工填土及耕植土,局部为杂填土,杂填土土质不均匀,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部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

Ⅱ1层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锥尖阻力qc=0.57MPa~2.49MPa,平均值1.10MPa,侧壁摩阻力fs=16.41kPa~59.53kPa,平均值38.77kPa。

Ⅱ2层粘质粉土:局部为粉质粘土夹粉土,中等压缩性,微层理发育。

Ⅲ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饱和,流塑,高压缩性,锥尖阻力qc=0.43MPa~0.61MPa,平均值0.53MPa,侧壁摩阻力fs=8.56kPa~12.52kPa,平均值10.48kPa。顶板高程一般-0.4m~1.5m,厚度变化大,层厚一般1.5m~7.0m。

Ⅲsis粉土:一般表层颗粒较细,表现为以粘质粉土为主,往下颗粒逐渐变粗为砂质粉土,局部夹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锥尖阻力qc=1.17MPa~4.79MPa,平均值2.72MPa,侧壁摩阻力fs=17.03kPa~44.64kPa,平均值30.46kPa。顶板高程一般-10.7m~1.6m,层厚一般3.0m~10.0m,最大厚度可达13.8m。

Ⅲsl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饱和,流塑,中等压缩性~高压缩性。锥尖阻力qc=0.46MPa~1.25MPa,平均值0.84MPa,侧壁摩阻力fs=7.33kPa~20.09kPa,平均值13.89kPa。顶板高程-4.1m~1.4m,厚薄不均,层厚一般1.9m~4.0m,最大厚度可达约9.0m。

Ⅲsil淤泥:饱和,流塑,高压缩性。锥尖阻力qc=0.36MPa~0.38MPa,平均值0.37MPa,侧壁摩阻力fs=7.24kPa~9.87kPa,平均值8.56kPa。顶板高程-2.2m~0.4m,层厚一般2.5m~3.8m。

Ⅳ2层粉质粘土:可塑~软塑,以中等偏高压缩性为主。锥尖阻力qc=1.64MPa~2.16MPa,平均值1.96MPa,侧壁摩阻力fs=41.28kPa~54.76kPa,平均值48.46kPa。顶板高程-10.5m~-7.6m,层厚一般1.2m~4.2m。

Ⅴ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饱和,流塑,中等压缩性~高压缩性,呈千层饼状。锥尖阻力qc=1.07MPa~1.65MPa,平均值1.36MPa,侧壁摩阻力fs=19.09kPa~30.92kPa,平均值25.01kPa。顶板高程一般-13.1m~-6.8m,层厚一般6.0m~10.0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8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