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货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78591.6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沢田丰;横山幸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63 | 分类号: | B60K15/063;B60K1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车 | ||
本发明涉及货车,具备:底盘;车身部,在内部具有供乘员搭乘的客舱,并被支承于上述底盘的前方端部;倾斜机构,设置于上述底盘,使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底盘倾斜;罐,被配置于上述车身部的上方,并储藏气体;气体消耗部,被支承于上述底盘,接受上述气体的供给并消耗上述气体;以及配管,将上述罐与上述气体消耗部连接,并供上述气体流通。上述配管的至少一部分由第1端固定于上述车身部、第2端固定于上述底盘的挠性配管构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货车。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在车辆搭载有对为了行驶或发挥其他各种功能而被消耗的气体进行储藏的罐的车辆。例如,在下述的日本特开2008-280040中公开了一种对因燃料电池的发电而消耗的燃料气体进行储藏的罐被搭载于顶棚的巴士型燃料电池车辆。
在以货物的运输为主要目的的货车中,当搭载上述那样的储藏气体的罐的情况下,从大幅获取货物的装载空间的需要性考虑,存在其搭载场所受限的情况。例如,若将日本特开2008-280040所公开那样的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的罐沿着构成底盘的侧梁配置于装载空间的下方,则根据罐的长度而存在货车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的可能性。另外,在货车中一般为了使车身(body)部内的维护容易,存在设置使车身部相对于底盘倾斜的倾斜机构的情况。因此,在货车中,优选罐、与罐连接的配管被设置成不阻碍该车身部的倾斜动作。这样,在将罐搭载于货车的情况下,需要研究其搭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实现为以下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货车。该货车具备:底盘;车身部,在内部具有供乘员搭乘的客舱,并被支承于上述底盘的前方端部;倾斜机构,设置于上述底盘,构成为使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底盘倾斜;罐,被配置于上述车身部的上方,构成为储藏气体;气体消耗部,被支承于上述底盘,构成为接受上述气体的供给并消耗上述气体;以及配管,构成为将上述罐与上述气体消耗部连接,并构成为供上述气体流通。上述配管的至少一部分由第1端固定于上述车身部、第2端固定于上述底盘的挠性配管构成。根据该方式的货车,通过有效灵活利用车身部的上方的空间,能够在抑制货车的大型化的同时搭载罐。另外,在借助倾斜机构使车身部相对于底盘倾斜时,由于挠性配管进行挠曲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倾斜机构引起的罐相对于底盘的位移被将罐与气体消耗部连接的配管阻碍。
在上述方式的货车中,上述气体消耗部可以包括构成为消耗上述气体来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根据该方式的货车,由于储藏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的罐的布局变得容易,所以燃料电池系统的搭载容易。
在上述方式的货车中,上述挠性配管可以具有上述第1端侧的上游侧部位和上述第2端侧的下游侧部位,在上述挠性配管设置有构成为将上述上游侧部位与上述下游侧部位连结为相互能够装卸的对接部。根据该方式的货车,在通过倾斜机构使车身部相对于底盘倾斜时,通过对接部能够容易使挠性配管分离为2个部位以使挠性配管不被拉伸。因此,能够抑制倾斜机构引起的倾斜动作被将罐与气体消耗部连接的配管阻碍。
在上述方式的货车中,上述配管的一部分可以由与上述罐和上述挠性配管连接并被固定于上述车身部的金属制配管构成,在上述金属制配管与上述挠性配管之间设置有调压阀,该调压阀构成为使从上述罐流出的上述气体的压力降低。根据该方式的货车,即便在罐中储藏有高压的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挠性配管因该气体的压力而劣化。
上述方式的货车可以还具备:货箱,设置于上述车身部的后方,并收纳货物;和收纳部,构成为收纳上述罐,上述收纳部的高度为上述货箱的顶面的高度以下。根据该方式的货车,能够抑制货车整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因在车身部的上方设置罐的收纳部而增大。
在上述方式的货车中,可以在将上述罐作为第1罐时还具备第2罐,该第2罐配置于上述车身部与设置于上述车身部的后方而供货物装载的装载空间之间,并构成为储藏向上述气体消耗部供给的上述气体。根据该方式的货车,能够有效灵活利用车身部与装载空间之间的空间来使罐的搭载数量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8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