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及其热失效监控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0273.3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2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夏红;沈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4 | 分类号: | B60L58/24;B60L50/60;B60W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及其 失效 监控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热失效监控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其中,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和对应动力电池设置的多个温度监测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时刻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和每个温度监测点的温度;根据温度获取当前时刻每个温度监测点的温升速率和任意两个温度监测点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电压、温度、温升速率和温度差值判断电动汽车是否发生热失控。由此,提高检测电动汽车热失效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及时上报车辆热失效故障,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方法、一种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装置、一种电动汽车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之中规定了判定发生热失控的条件:1)触发对象产生电压降,且下降值超过初始电压的25%,其中,触发对象为试验对象中的电池单体,例如,电池包内靠近中心位置,或者,被其他电池单体包围的电池单体;2)监测点温度达到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其中,在24h内启动加热装置,以加热装置的最大功率对触发对象进行加热,以获取监测点温度;3)监测点的温升速率dT/dt≥1℃/s,且持续3s以上,当满足条件1)和3)或者条件2)和3)时,判断车辆发生热失效。
然而,由于实际试验过程中发现,每个模组仅设置有1~2个温度传感器,因此,当车辆发生热失效时,可能出现无法及时检测到温度变化的情况,而导致车辆无法及时上报热失控,对驾乘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电动汽车热失效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及时上报车辆热失效故障,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方法,其中,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和对应所述动力电池设置的多个温度监测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时刻每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和每个所述温度监测点的温度;根据所述温度获取当前时刻每个所述温度监测点的温升速率和任意两个所述温度监测点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所述电压、所述温度、所述温升速率和所述温度差值判断所述电动汽车是否发生热失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方法,获取当前时刻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和每个温度监测点的温度,并根据温度获取当前时刻每个温度监测点的温升速率和任意两个温度监测点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根据电压、温度、温升速率和温度差值判断电动汽车是否发生热失控。由此,提高检测电动汽车热失效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及时上报车辆热失效故障,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热失效监控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电压、所述温度、所述温升速率和所述温度差值判断所述电动汽车是否发生热失控,包括:如果存在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且存在所述温度监测点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存在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存在所述温度监测点的温升速率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速率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或者,存在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且存在任意两个所述温度监测点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电动汽车发生热失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0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