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2946.9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田荣燕;孙威宇;魏新晨;旺久;娄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E01C11/22;E01C11/26;E01C3/00;E01C3/04;E01C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850000 ***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积水 高原 沥青 公路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路面层(1)、地基(2)、设置在所述地基(2)表面的垫层(3)以及设置在所述地基(2)下表面加固组件(4);
所述沥青路面层(1)的下方设置有渗透层(5),所述沥青路面层(1)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渗透层(5)相连通,所述渗透层(5)的下方设置有导热罩体(6),所述导热罩体(6)与所述垫层(3)之间具有放热腔(7),所述放热腔(7)内设置有放热机构(8),所述导热罩体(6)与所述渗透层(5)之间填充有保温层(9);所述渗透层(5)下方连接有渗水弯管(10),所述渗水弯管(10)沿所述渗透层(5)依次排列,且所述渗水弯管(10)的端部延伸至垫层(3)的侧方外部;
所述加固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垫层(3)下表面的梁体(40)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梁体(40)下方的侧桩组(41)和中桩组(42),且所述侧桩组(41)位于所述梁体(40)的两侧,所述中桩组(42)位于所述梁体(40)的中部,且所述导热罩体(6)的底端与所述梁体(40)的上表面刚性连接;
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夯实地基(2),将侧桩(410)和中桩(420)的桩底打入地基(2)的持力层(11)内,并将梁体(40)固定设置在侧桩(410)和中桩(420)的桩顶上;
步骤②:将导热罩体安装在梁体(40)的上表面,向导热罩体内安装放热机构(8);
步骤③:向地基(2)上铺设垫层(3)并夯实、整平,使得垫层(3)覆盖梁体(40)以及导热罩体的根部;
步骤④:埋设渗透弯管,使得渗透弯管的下端延伸至垫层(3)的侧方外部,渗透弯管的上端位于导热罩体的上方;
步骤⑤:铺设保温层(9)并夯实整平,使得保温层(9)填充覆盖导热罩体外部;
步骤⑥:铺设渗透层(5)并夯实整平,使得渗透层(5)覆盖在保温层(9)的上部;
步骤⑦:在渗透层(5)上方铺设沥青路面层(1)并夯实整平,在沥青路面层(1)上钻取均匀的渗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桩组(4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侧桩(410),所述中桩组(4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中桩(420),相邻所述侧桩(410)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所述中桩(420)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热罩体(6)内的双层放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桩(420)的桩底和侧桩(410)的桩底均嵌入地基(2)的持力层(11)内或置于持力层(11)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垫层(3)的铺设厚度为30cm-4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⑥中渗透层(5)的铺设厚度为20cm-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大学,未经西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9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