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2946.9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田荣燕;孙威宇;魏新晨;旺久;娄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E01C11/22;E01C11/26;E01C3/00;E01C3/04;E01C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850000 ***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积水 高原 沥青 公路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包括沥青路面层、地基、设置在地基表面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地基下表面加固组件;沥青路面层的下方设置有渗透层,沥青路面层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与渗透层相连通,渗透层的下方设置有导热罩体,导热罩体与垫层之间具有放热腔,放热腔内设置有放热机构,导热罩体与渗透层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渗透层下方连接有渗水弯管,渗水弯管沿渗透层依次排列,且渗水弯管的端部延伸至垫层的侧方外部;通过对沥青路面的多层结构设置,形成具有防积水、防冻胀以及稳定加固的结构特性,提高路面的稳定性能,避免路面积水对公路造成的损伤,同时避免冻胀对公路结构的损坏以及降低冬季路面结冰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温较低,风速较大,气候多变、地表温度低,运距远等原因,导致高原地区公路施工难度大,并且由于高原地区特有的恶劣自然环境,全球类似于青藏高原的地区,基于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以及恶劣气候条件下,使得道路修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高速公路,具有更宽的路基路面,更厚的沥青面层,不仅受到强太阳辐射和多年冻土分布,还容易造成路面的积水,积水在恶劣的高原自然环境下对路面的损伤更大,特别是在冬季,路面积水极易在成路面的结冰,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公路的稳定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包括沥青路面层、地基、设置在地基表面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地基下表面加固组件;
沥青路面层的下方设置有渗透层,沥青路面层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与渗透层相连通,渗透层的下方设置有导热罩体,导热罩体与垫层之间具有放热腔,放热腔内设置有放热机构,导热罩体与渗透层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渗透层下方连接有渗水弯管,渗水弯管沿渗透层依次排列,且渗水弯管的端部延伸至垫层的侧方外部。
进一步,加固组件包括设置在垫层下表面的梁体以及分别连接在梁体下方的侧桩组和中桩组,且侧桩组位于梁体的两侧,中桩组位于梁体的中部,且导热罩体的底端与梁体的上表面刚性连接。
进一步,侧桩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侧桩,中桩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中桩,相邻侧桩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中桩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放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导热罩体内的双层放热管。
进一步,中桩的桩底和侧桩的桩底均嵌入地基的持力层内或置于持力层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积水高原沥青公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夯实地基,将侧桩和中桩的桩底打入地基的持力层内,并将梁体固定设置在侧桩和中桩的桩顶上;
步骤2:将导热罩体安装在梁体的上表面,向导热罩体内安装放热机构;
步骤3::向地基上铺设垫层并夯实、整平,使得垫层覆盖梁体以及导热罩体的根部;
步骤4:埋设渗透弯管,使得渗透弯管的下端延伸至垫层的侧方外部,渗透弯管的上端位于导热罩体的上方;
步骤5:铺设保温层并夯实整平,使得保温层填充覆盖导热罩体外部;
步骤6:铺设渗透层并夯实整平,使得渗透层覆盖在保温层的上部;
步骤7:在渗透层上方铺设沥青路面层并夯实整平,在沥青路面层上钻取均匀的渗透孔。
进一步,步骤3中垫层的铺设厚度为30cm-40cm。
进一步,步骤6中渗透层的铺设厚度为20cm-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大学,未经西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