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挤用经编织物产品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88835.9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锋;亓灵慧;高长明;郭启新;孙仲平;陈家兴;杨超;李臻;任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34 | 分类号: | D04B3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吴超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挤用经 编织物 产品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挤用经编织物产品生产方法,根据需要切割的产品的幅宽,对切割刀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放卷辊进行放卷经编织物,张紧装置能够保证经编织物处于张紧状态,交错式切刀装置对经编织物进行切割;切割后的经编织物经由收卷辊进行收卷;本发明能够解决小幅宽产品切割困难,现有气动切刀安装方式无法生产达标小幅宽产品问题,提高小幅宽产品分切质量,解决设备速度受制与切刀速度问题,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可根据需要对交错式切刀装置进行调节,便于切割小幅宽产品,通过设置张紧装置,能够保证经编织物在切割时处于张紧状态,便于切割工作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编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拉挤用经编织物产品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经编织物在拉挤成型工艺上应用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幅宽等各方面受限造成的。小幅宽织物产品的生产难度在于现有切刀无法保质切割小幅宽 (≤60mm)织物产品。
目前的经编机切刀装置采用直径65mm底刀轴和直径为55mm刀片固定轴的小切刀装置。存在分切不良降级、分幅毛边达不到标准的问题。底刀轴和上刀轴安装多把底刀和刀片,两轴的自重加底刀、刀片重量后,中间部位出现下垂,运转跳动严重。并且切刀采用的是“硬碰硬”分切方式,刀片直接硬切在底刀上,刀片极易磨损损坏,磨损产生碎屑,污染产品。切刀配置为恒转速,经编机设备开机速度受制与切刀转速,影响效率。而气动切刀装置由于制造工艺问题,宽度大于70mm。两把切刀配合切割,最小切割织物幅宽大于70mm,无法满足小幅宽织物产品生产。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拉挤用经编织物产品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挤用经编织物产品生产方法,能够解决小幅宽产品切割困难,现有气动切刀安装方式无法生产达标小幅宽产品问题,提高小幅宽产品分切质量,解决设备速度受制与切刀速度问题,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可根据需要对交错式切刀装置进行调节,便于切割小幅宽产品,通过设置张紧装置,能够保证经编织物在切割时处于张紧状态,便于切割工作的进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挤用经编织物产品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需要切割的产品的幅宽,对切割刀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切割刀的调节方法为:
S11,根据调节需要,当需要对第二切刀装置进行整体调节时,通过橡胶套转动丝杆,所有滑块均沿着丝杆向同一方向在滑槽内滑动,滑块通过安装条带动第二气动切刀运动,可对第二气动切刀进行整体的移动,对第二气动切刀和第一气动切刀之间的平行距离进行调节,保证相对应的第二气动切刀和第一气动切刀之间的距离相同;
S12,当需要对部分第二气动切刀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第二固定卡槽和安装条,可对与第二固定卡槽相对应的第二气动切刀的位置进行调节;
S2,通过放卷辊进行放卷经编织物,张紧装置能够保证经编织物处于张紧状态,交错式切刀装置对经编织物进行切割;
交错式切刀装置的工作流程为:
通过第一控制开关启动第一气动切刀,通过第二控制开关启动第二气动切刀,同时启动第一三相异步电机和第二三相异步电机,第一三相异步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减速机带动第一底刀轴转动,第一底刀轴带动第一底刀转动,第一气动切刀向下运动,贴合相对应的第一底刀,对经编织物进行初步切割,第二三相异步电机通过第二齿轮减速机带动第二底刀轴转动,第二底刀轴带动第二底刀转动,第二气动切刀向下运动,贴合相对应的第二底刀,对经编织物进行再次切割,完成小幅宽经编织物的切割;
S3,切割后的经编织物经由收卷辊进行收卷。
优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底部安装有张紧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88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