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2931.0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市和信标准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9 | 分类号: | C21D1/19;C21D1/773;C21D7/06;C21D9/00;C23C8/64;C23G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411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紧固 热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涉及紧固件热处理技术领域。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汽车紧固件除杂、S2,加热处理、S3,渗碳加热、S4,高温淬火、S5,低温淬火、S6,喷丸强化,S1中的盐酸的浓度为0.6~0.9mol/L,S3中向渗碳炉中通入保护气体,保护气体的主要成分为80%的氩气和20%的氙气。该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紧固件进行汽车紧固件除杂、加热处理、渗碳加热、高温淬火、低温淬火和喷丸强化,能够生产出高效稳定的汽车紧固件,生产出来的汽车紧固件在使用时能够经得起风吹日晒而不会生锈开裂,通过提升汽车紧固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汽车的使用寿命,更加的经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紧固件,使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在汽车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机械基础件。它的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也极高。因此,也有人把已有国家标准的一类紧固件称为标准紧固件,或简称为标准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早已成为群众日常出行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然而汽车的使用环境是比较恶劣的,汽车几乎每天都处于风吹日晒的环境中,汽车上的紧固件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的环境下,会出现裂纹、上锈、甚至存在断裂的危险,而现有的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不能够很好的解决汽车紧固件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能够正常进行使用这一问题,大幅度的降低了汽车紧固件加工生产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现有的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不能够很好的解决汽车紧固件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能够正常进行使用这一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汽车紧固件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S1,汽车紧固件除杂,将汽车紧固件放置在反应皿中,向反应皿中加入浓度为0.8~1.2mol/L的硫酸铜溶液,直到汽车紧固件完全沉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然后对反应皿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5~70℃,加热时间为3min,在加热的时候对反应皿进行搅拌,搅拌的速度为3000r/min,然后将硫酸铜溶液从反应皿中倒出,向反应皿中加入盐酸溶液,然后对反应皿进行搅拌,搅拌的速度为1000r/min;
S2,加热处理,将S1中的汽车紧固件放置在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300~350℃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25min,保温后继续对汽车紧固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900~950℃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35min,然后将汽车紧固件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汽车紧固件处于25℃的环境下3~5h;
S3,渗碳加热,将S2中汽车紧固件放置在渗碳炉中,然后向渗碳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再向渗碳炉中加入渗碳剂,然后对渗碳炉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控制在860~930℃,碳势控制在1.2~1.4%C,然后对汽车紧固件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时间为3~5h,然后对渗碳炉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渗碳炉内部的温度保持在60~90℃,然后再向渗碳炉内加入稳定剂,并对渗碳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850℃,加热时间为3h;
S4,高温淬火,将S3中汽车紧固件放入真空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至1130~1180℃,并对汽车紧固件进行保温处理,保温时间为1.5~3h,让后将汽车紧固件进行自然冷却,使其自然冷却至2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市和信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湘潭市和信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2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