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涂漆解粘废水处理用生物菌药剂及其解粘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4077.1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澄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C12R1/07;C12R1/125;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13 上海市青浦区重***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漆 废水处理 生物 药剂 及其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漆解粘废水处理用生物菌药剂及其解粘处理工艺,用于对涂装解粘废水进行处理,所述生物菌药剂包括:生物菌以及辅助剂;所述生物菌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芽孢杆菌混合物30‑50份、酵母菌属30‑50份、微球菌属30‑50份、酶10‑15份、营养剂50‑100份;所述辅助剂包括阳离子絮凝剂30‑50份、阴离子絮凝剂30‑50份、氧化剂3‑5份、消泡剂1‑2份;所述芽孢杆菌混合物由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当复合微生物菌剂以废水体积的1%投加时,高浓度有机污染物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2.2%、58.0%和57.9%,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药剂,具体涉及一种涂漆解粘废水处理用生物菌药剂及其解粘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作为工业废水之一的涂装解粘废水,主要来自于预脱脂、脱脂、表调、磷化、钝化等车身前处理工序,特别是其中的电泳废水、喷漆废水成份复杂,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涂装解粘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分质处理、混凝沉淀、混凝气浮、砂滤等工艺对涂装解粘废水进行处理。磷化-喷漆是钢铁表面防护处理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磷化-喷漆工艺也相应得到了飞速发展,应用愈来愈广。而这些工艺的大量应用,势必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水污染环境。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研究开发并大量推广应用合理的、可靠的涂装解粘废水处理技术是当务之急。
涂装解粘废水中的脱脂工艺中产生的水洗水含有不少表面活性剂及已乳化的油污,水中的COD约达700mg/L,BOD约达200mg/L,这种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到江河中,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水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衡,使水质产生恶臭。
涂装解粘废水的磷化后的水洗水含有超过排放标准的镍离子(Ni十),锌离子(Zn十)等重金属。众所周知,镍离子是致癌物质;超量的锌对水生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在喷漆过程中会产生漆雾,要正常生产就要将废弃的漆雾从喷漆房除去,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喷漆线的侧面(也即抽风道的人口)设置水帘,让水帘剂吸收大部份的漆雾,未被水帘剂吸收的废气再用处理废气的方法进行处理。漆的种类繁多,涂装车间所漆的配方都是保密的,但不管任何漆,漆及其中的有机溶剂都是有毒性的,甚至毒性很大。
传统化学涂装解粘工艺中,由于其工艺本身的特性,会造成循环水质不稳定,COD上升速度快(3个月内上升到18000-25000),以及VOC排放量过大的问题,因此现有的处理方法已经不适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漆解粘废水处理用生物菌药剂及其解粘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涂漆解粘废水处理用生物菌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药剂包括:
生物菌以及辅助剂;
所述生物菌按照重量分数计包括芽孢杆菌混合物30-50份、酵母菌属30-50份、微球菌属30-50份、酶10-15份、营养剂50-100份;
所述辅助剂包括阳离子絮凝剂30-50份、阴离子絮凝剂30-50份、氧化剂3-5份、消泡剂1-2份;
所述芽孢杆菌混合物由巴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栗褐芽胞杆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培养所述巴氏芽孢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0.5%~1.5%的以4 ,6-二氯-1,3 ,5-三嗪为主链且含有氨乙酸基团的嗪类衍生物,0 .5%~1 .0%的硝酸钾,0 .5%~1 .0%的磷酸氢二钾,余量为水;且该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1~7 .2。
进一步的,培养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澄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耿澄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特高压换流站的灭火系统、灭火方法及特高压换流站
- 下一篇:双频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