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药物植入缓释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8662.9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亚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51/06 | 分类号: | A61K51/06;A61K51/12;A61K51/04;A61K31/337;A61K31/4745;A61K31/704;A61P35/00;A61K101/02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金福坤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药物 植入 载体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肿瘤药物植入缓释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叶酸活性脂的制备;S2.PEG‑OMs的制备;S3.PEG‑18F的制备;S4.脂质体‑PEG‑18F的制备;S5.叶酸‑脂质体‑PEG‑18F的制备。本发明药物缓释载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载药量较高,载药面广;体内毒副作用小,抑瘤作用强,药物释放稳定,释药时间长等特点,本发明且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药物植入缓释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化学治疗肿瘤疾病中大多数药物是以普通剂型给药,通常会被细胞组织和器官摄取,随机地分布于体内,而不是定向分布于病灶区,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环境与药物作用的结果,如口服给药会受到胃肠道上皮细胞及肝中酶类降解与代谢,注射给药又要受到血浆蛋白的结合、分解等作用,最终也仅有少部分药物到达肿瘤病变区,这两种给药方式可能使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要达到药物疗效就要增大给药剂量,这样也增大了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毒副作用,因此将化疗药物制成特异性靶向给药体系,即能提高治疗效果,又可降低毒副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低毒和高效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传统的化疗药物普通剂型缺乏靶向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引起的毒副作用使患者不能耐受。因此,构建靶向肿瘤组织的药物传递系统是解决肿瘤化疗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叶酸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叶酸是小分子量维生素,相对于单分子抗体等蛋白质,具有结构稳定、价格低廉、无免疫原性等特点。研究发现,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是一种跨膜单链糖蛋白,在大多数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利用叶酸受体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上表达的差异性及叶酸受体与叶酸和叶酸类似物结合的高特异性、高亲和性,通过叶酸受体的介导作用可望实现肿瘤的靶向性。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手段,一种是对药物分子的直接叶酸化修饰,另一种是对药物载体的叶酸化修饰。叶酸直接修饰得到的叶酸-药物复合物虽能够提高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但由于叶酸在生理条件下极低的溶解性能,当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后会降低药物的溶解性,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率。加之一些疗效良好的抗肿瘤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度都十分有限,因此药物载体在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极具潜力。而通过对药物载体的叶酸修饰化既可实现难溶药物或不稳定药物的靶向性输送,又可避免体内酶对药物的水解,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叶酸修饰的药物载体主要有脂质体、纳米粒子、树状大分子等。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领域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目前,具有造影功能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尚无,开辟具有造影功能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为提高疾病治愈率,高敏感、高精准诊疗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肿瘤药物植入缓释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载药量较高,载药面广;体内毒副作用小,抑瘤作用强,药物释放稳定,释药时间长等特点,本发明且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肿瘤药物植入缓释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叶酸活性脂的制备:称取叶酸溶于第一溶剂中,10-30℃搅拌下加入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化物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避光反应5-10h,抽滤去除沉淀,余液加入1-3倍体积的第二溶剂并搅拌产生沉淀,抽滤,并用第二溶剂洗涤所得沉淀,干燥即为叶酸活性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亚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亚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8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V模式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灵敏度的测流量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