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炼厂不饱和干气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1587.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邹雄;朱炜玄;候国新;韩志忠;董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70/04 | 分类号: | C10G70/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不饱和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炼厂干气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分离炼厂不饱和干气的方法和系统,系统包括干气预处理系统、干气预冷换热器、多级吸收塔、高压区闪蒸罐、低压区闪蒸罐、碳二提浓气压缩机、解吸塔和粗分塔。本发明通过多级吸收‑高低压闪蒸‑解吸的方式用以回收碳二组分,同时降低贫溶剂用量和解吸负荷,最终降低整个装置能耗。粗分塔塔顶采出富乙烯气送至乙烯装置脱甲烷塔或碱洗塔,粗分塔塔底采出富乙烷气送至乙烯装置裂解炉。本发明流程简单,碳二回收率高,能耗低,均为常规设备,投资低,对于富乙烯和富乙烷分别处理,对乙烯装置运行基本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厂干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分离炼厂不饱和干气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干气的来源主要为原油的一次和二次加工装置,还有部分化工装置。目前,我国大部分炼厂产生的干气作为燃料烧掉,有些甚至放入火炬燃烧掉,利用价值较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由于干气中含有大量的碳二组分,其中乙烯是很好的化工产品,乙烷是非常理想的裂解原料,若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将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干气根据其烯烃含量通常分为饱和干气和不饱和干气,其中催化干气中乙烯含量较高,通常在5mol%以上,属于不饱和干气,饱和干气通常为PSA解吸气、轻烃干气、加氢干气、焦化干气和重整干气等,饱和干气中的乙烷、丙烷含量较高,烯烃含量非常低。
目前从炼厂干气中回收碳二组分的方法主要有深冷分离法、冷油吸收法、变压吸附法(PSA)等,各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深冷分离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改进,技术成熟、工艺完善,而且产品纯度和回收率都很高,是以前提纯裂解乙烯常用方法。但该方法一般需在-100℃左右的低温下进行气体分离,冷量负荷大且制冷流程复杂,还需对原料气进行预处理,导致装置投资大。此外,深冷分离法通常适合于炼厂集中、干气副产量大的地区,针对我国炼厂规模相对较小且较为分散的情况,采用该方法经济性较差。变压吸附法可实现常温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能耗较低且环境友好,但采用该方法设备庞大、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得到的乙烯纯度较低且回收率不高,要得到聚合级乙烯通常需要采用多级变压吸附,占地面积及设备投资增加。
冷油吸收法属于物理吸收,利用干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干气分离,吸收剂一般为混合碳四、混合碳五和液化气等,首先通过吸收脱除甲烷和氢气等不凝气体组分,再通过解吸的方法回收C2、C3组分。冷油吸收法有中冷油吸收法(-40~-20℃)与浅冷油吸收法(0℃以上),目前的冷油吸收法技术存在着贫溶剂循环量大、解吸全部由热解吸分离、能耗较高等问题。
专利CN 109553504 A提出了一种采用浅冷油吸收技术回收炼厂饱和干气的方法及装置,该工艺由压缩、吸收、解吸,再吸收解吸等步骤组成,吸收温度为5~15℃,操作条件温和,但由于吸收温度较高,导致溶剂循环量高,装置能耗高,且吸收后的甲烷氢中C3及重组分含量高,导致需要两套吸收-解吸系统,使得流程复杂。
专利CN 104557387 B在专利CN 109553504 A的基础上增加了粗分塔,实现了富乙烯气和富乙烷气的分离,使其分别利用,但其根本上并未解决溶剂循环量大,装置能耗高的问题。
专利CN 104892340 A公开了一种油吸收干气回收乙烯、乙烷的三塔装置与方法,通过在解吸塔前增加冷却、闪蒸的方式以及降低吸收的操作温度,以此来提高甲烷的回收率,降低乙烯产品中的甲烷含量,但冷却和闪蒸的技术本质相当于增加了一套解吸塔顶的分凝器系统,闪蒸罐相当于分凝器后的气液缓冲罐,最终相当于通过分凝的方式进行了二次甲烷和乙烯的分离,实现了提高甲烷回收率的目的,但并没有解决工艺能耗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1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