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由其构成的成型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102844.9 申请日: 2020-10-15
公开(公告)号: CN112724643A 公开(公告)日: 2021-04-30
发明(设计)人: 渡边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 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8L75/04 分类号: C08L75/04;C08L27/06;C08L33/04;C08L55/02;C08L67/00;C08L77/00;C08L59/00;C08L69/00;C08L51/08;C08J5/18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童春媛;林毅斌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塑性 树脂 组合 构成 成型
【说明书】: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80至99.9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I)和0.1至20质量份的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II),热塑性树脂(I)和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II)的总质量为100质量份,其中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II)的核颗粒由有机聚硅氧烷(A)构成,且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II)的壳层由聚(甲基)丙烯酸酯(B)构成,有机聚硅氧烷(A)与聚(甲基)丙烯酸酯(B)的质量比在40:60至90:10的范围内,且在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II)中聚(甲基)丙烯酸酯所占的外周部分的长度(β)占据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II)的整个外周长度(α)的至少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有机硅-丙烯酸类核-壳树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由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更具体地,所述成型品具有优异的摩擦性能和脱模性,同时保留了热塑性树脂的性能。

背景技术

热塑性树脂诸如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缩醛、聚氨酯、聚酯、ABS和AS在成型性、加工性、透明性和着色性方面极佳,并且价格便宜。因此,这些树脂通常大量地用作通用树脂以制备各种成型品,诸如膜和片材。然而,当加工成膜或片材时,软质树脂诸如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易于引起粘连,从而当卷绕的膜或片材退绕时会产生诸如嘎吱声的异常声音。还报道了片材之间的粘性。当涉及硬质树脂诸如聚苯乙烯和聚缩醛时,由这种树脂的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显示出不良的从模具的脱模性,因此需要改善加工性。这些树脂成型品的滑动性能差,从生产率和成型品本身的感觉的观点出发,需要改善滑动性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将硅油添加到热塑性树脂中,硅油是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优异的润滑剂和脱模剂。但是,成型品表面附近的大部分硅油在短时间内渗出并损失。因此,尽管在早期获得了优异的滑动性能,但是不能在长时间内充分地保持滑动性能。另外,成型品的表面发粘,会损害其商业价值,这是另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其中掺入完美球形的有机硅粉末(例如,参见JP-A-H1-18408、JP-A-H1-204950和JP-B-H7-39214)、掺入硅橡胶和聚四氟乙烯粉末(参见JP-A-H4-234450)、掺入硅油和聚偏二氟乙烯粉末(参见JP-A-H4-264152)的一些方法,或其中掺入了球形二氧化硅细颗粒的UV可固化树脂(参见JP-A-H7-102186)。尽管这些掺入粉末或球形细颗粒的方法是有效的,但仍不能令人满意。粉末或球形细颗粒的量相对较大,为2%质量或更高,这不适用于需要透明性的成型品诸如膜,并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利的。固体润滑剂由于磨损而产生粉末,因此滑动性能逐渐劣化。

提出了获得光滑的膜或其他成型品的另一种方法,做法是将通过与基于有机硅的大分子单体共聚而获得的丙烯酸类树脂(接枝共聚物)掺入热塑性树脂中(JP-A-H1-214475、JP-A-H4-173869、JP-A-H6-100746)。有机硅接枝的丙烯酸类树脂与乙烯基树脂相容良好,因此分散良好。结果,少量的有机硅接枝的丙烯酸类树脂不足以获得所需效果。此外,因为有机硅接枝的丙烯酸类树脂本身是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粉末,从而易于在成型品表面上引起摩擦,这是不利的。

现有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8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2049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7-39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234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4-264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7-102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214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4-173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6-100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2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