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酵母定点双DSB同步诱导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304.2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建;周飒;李心雨;陈特长;张宇洁;谢诗懿;李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齐鲁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56 | 分类号: | C12N15/56;C12N15/81;C12N15/65;C12N1/19;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酵母 定点 dsb 同步 诱导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酵母定点双DSB同步诱导模型的构建方法,将GAL‑I‑SceI‑KanMX转化盒通过化学转化法将其整合到酿酒酵母基因组上,即可构成该模型。本发明通过激活启动子表达I‑SceI内切酶,识别两端I‑SceI识别位点进行切割,从而能同步诱导两个不同间距的DSB的产生,排除其他损伤类型的干扰,更重要的此模型可用于研究同步产生的“聚集型”DSB,“聚集型”DSB是癌症放疗及众多化疗药物所产生的特征损伤类型,这一模型是研究细胞信号通路及药物毒理的强大工具。并且本发明稍作改进可同步产生多个DSB,可应用于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尤其是一种酵母定点双DSB同步诱导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DSB是一种非常严重的DNA损伤,若不及时修复,则会导致基因突变、诱发癌症等。DSB主要通过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来进行修复,构建可化学或物理诱导的DSB是研究上述DNA损伤途径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DNA损伤模型多用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来诱导,并不能很好地将损伤类型限制在单一DSB损伤,还常常伴随DNA单链断裂(SSB)、碱基突变以及DNA双链交联等。此外,自然条件下细胞内DSB的产生通常不止一个,研究多个DSB同步产生时的毒理作用,以及机体的修复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基础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如图1所示,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外界因素诱导的DNA损伤类型复杂,且位点随机,无法有效研究HR、NHEJ等特定修复DSB的分子信号通路。本文构建了一个能稳定诱导产生双DSB定点产生的模型,两个DSB的间隔距离可根据需要改变,因而不仅可以排除其他损伤类型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可研究同步产生的“聚集型”DSB相对于单个DSB,对机体的特殊危害,以及细胞修复应答的协同过程。鉴于“聚集型”DNA损伤是癌症放疗及众多化疗药物所产生的特征损伤类型,这一模型是研究细胞信号通路及药物毒理的强大工具。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定点同步双DSB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酵母定点双DSB同步诱导模型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
⑴设计上、下游引物,引物两端加上I-SceI识别位点,用上、下游引物将酿酒酵母诱导型启动子控制的I-SceI基因的表达盒及KanMX筛选基因GAL-I-SceI-KanMX从质粒pGSKU扩增下来;
⑵设计第二段引物进行第二次PCR扩增,使上、下游引物的同源臂为70-80bp;
⑶使用转化方法,将PCR扩增得到的GAL-I-SceI基因序列整合到酿酒酵母基因组上,利用筛选标记基因获得成功整合的菌株,并设计验证引物验证是否构建成功;
⑷含有GAL或其他启动子所控制表达I-SceI基因的酵母,激活启动子时,就能够表达I-SceI内切酶,进而识别两端预先放置的I-SceI识别位点并进行切割,从而产生双DSB。
而且,所述步骤⑴中上游引物为SEQNO.1,下游引物为SEQNO.2;
DNA聚合酶反应体系:ddH2O15.5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DNA聚合酶0.5μl,2.5mM的dNTP1μl,10×Pfubuffer5μl,DNA模板1μl;
DNA聚合酶程序设定:预变性96℃2min设置1个循环,变性94℃30s、退火56℃60s、延伸72℃1500bp/min设置32个循环,后延伸72℃7min设置1个循环。
而且,所述步骤⑵中上游引物为SEQNO.3,下游引物为SEQN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齐鲁理工学院,未经天津科技大学;齐鲁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