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及无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3564.X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7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董国君;都广斌;陈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W4/06;H04W12/033;H04W4/02;H04W4/44;H04W12/63;H04L9/40;H04L69/2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赵皕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数据处理 单元 接收 无人 设备 | ||
本申请适用于无人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及无人设备。该方法适用于无人设备上的数据处理单元,方法包括获取初始报文数据,并对初始报文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一报文数据;对第一报文数据进行对称可逆加密处理,生成第二报文数据;基于组播的方式向接收单元发送第二报文数据;接收单元包括逻辑运算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和控制基站中的至少一个,逻辑运算单元和运动控制单元设置于无人设备上,控制基站用于与无人设备无线通信。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降低了数据传输量,减少了网络延迟,同时基于组播的发送方式发送数据,节约网络资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及无人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无人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以无人船为例,无人船在科研调查、环境保护、以及无人货运等领域的应用渐成趋势。
无人船通常搭载多个物理单元/模块同时协同工作。例如,无人船上通常有搭载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逻辑运算单元以及运动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无人船的位置信息。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数据采集单元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打包加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其他单元(逻辑运算单元、运动控制单元或岸端基站)。逻辑运算单元和运动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对应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控制无人船动作。多个物理单元协同工作,实现无人船的自动控制。
目前,数据处理单元通常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或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的方式传输数据。当数据处理单元向多个物理单元发送数据时,需要建立多个连接,导致相同的数据发送多次,严重占用网络资源。尤其是向岸端基站发送的数据时,此时数据处理单元与岸端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为空口传输,对带宽的需求量大,经常出现较大的网络延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及无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设备数据传输中网络资源占用严重、网络延迟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无人设备上的数据处理单元,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报文数据,并对初始报文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一报文数据;
对第一报文数据进行对称可逆加密处理,生成第二报文数据;
基于组播的方式向接收单元发送第二报文数据;接收单元包括逻辑运算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和控制基站中的至少一个,逻辑运算单元和运动控制单元设置于无人设备上,控制基站用于与无人设备无线通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人设备上设有数据采集单元。相应地,获取初始报文数据,并对初始报文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一报文数据,包括:
接收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初始报文数据;
对初始报文数据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多个内容字段以及多个内容字段分别对应的标识类型;
从多个内容字段中筛选目标内容字段;目标内容字段包括无人设备的位置信息;
对目标内容字段及目标内容字段对应的标识类型进行打包处理,生成第一报文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内容字段包括下述至少一项:GPS的定位信息,GPS的坐标信息,UTC时间信息,GPS推荐的最短数据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数据包括多个数据帧。相应地,对第一报文数据进行对称可逆加密处理,生成第二报文数据,包括:
获取预设的加密秘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