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6821.5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杜军;裴英豪;施立发;陆天林;徐文祥;李轶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6;C21C7/072;C21C7/10;C21D8/1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文香达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热轧 取向 硅钢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硅钢制造技术领域。该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方法,RH精炼处理后钢水终点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3‑0.04%,Si:3.0‑3.3%,Mn:0.06‑0.09%,P:0.010‑0.015%,S:0.02‑0.03%,Als:0.008‑0.015%,N:0.0040‑0.0080%,Cu:0.25‑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方法,通过配方和制造方法、工艺需求的改良,解决了现有技术和生产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原料在性能、高效稳定生产、节能方面的不足,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且获得的热轧取向硅钢原料能够满足成品铁损P1.7/50≤1.10W/kg且B8≥1.90T的高性能要求,降低制造难度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输电、配电等各种变压器面临着升级换代,对取向硅钢需求量及产品性能的要求不断增加。普通取向硅钢CGO产品占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以民营企业生产为主,但取向硅钢生产难度大,民营企业对热轧取向硅钢钢板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普通取向硅钢CGO成品的磁性能典型水平为P1.7/50=1.15-1.20W/kg、B8=1.88-1.89T。
美国专利US5039359,名称“一种具有优异磁性晶粒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采用化学成分按wt%,C:0.021-0.100%、Si:2.5~4.5%、适当添加Se元素,配合常化等工艺,得到磁感B8≥1.90T的取向硅钢成品;此发明在为了保证MnS和MnSe抑制剂充分固溶,加热温度需要达到1400℃,此温度几乎是传统加热炉的极限水平,生产风险大、能耗高且热轧卷边裂大致使后工序生产成材率低。
中国专利CN103695619B,名称“一种高磁感普通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采用渗氮处理的方式得到了磁感B8≥1.88T的取向硅钢成品;但是,需要专用的渗氮处理设备和技术,在国内现有的生产企业中实用性大打折扣。
中国专利CN107354377B,名称“一种高磁感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采用化学成分按wt%,C:0.0050-0.058%、Si:3.:1~3.4%、Mn:0.09-0.11%、P:0.02-0.03%、S:0.005-0.009%、Al:0.00255-0.0284%、Ti≤0.002%,得到了磁感B8≥1.90T的取向硅钢成品;此发明中碳含量较高,后续脱碳困难、影响脱碳退火生产效率,且碳含量高会使得MnS固溶温度提高进而需要提高铸坯加热温度能耗增加。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生产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原料在性能、高效稳定生产、节能方面不足以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批量生产的稳定性不强,同时获得的热轧取向硅钢原料难以很好的满足成品铁损P1.7/50≤1.10W/kg且B8≥1.90T的高性能要求,增加制造难度的同时降低了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钢板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产高性能热轧取向硅钢原料在性能、高效稳定生产、节能方面不足以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批量生产的稳定性不强,同时获得的热轧取向硅钢原料难以很好的满足成品铁损P1.7/50≤1.10W/kg且B8≥1.90T的高性能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