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工程地质勘察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及无线地震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9741.5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7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旭;张庆松;王凯;任玉晓;郝磊;刘丛林;许孝滨;李凯;马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W84/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工程地质 勘察 无线 地震仪 组网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隧道无线地震仪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及无线地震仪。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用于实现无线地震仪中主站和多个终端的组网,包括在主站和终端开机时自动进入主动组网模式;所述主动组网模式为终端主动向主站发送组网请求指令,主站接收到指令后,储存终端地址,回复同意组网指令后完成主动组网;判断全部终端是否均成功组网,若是,则组网完成;否则,接收组网切换指令,进入被动组网模式;所述被动组网模式为主站广播被动组网指令,终端接收到被动组网指令后,根据自身的地址和已成功组网终端地址表生成请求组网顺序,多个终端顺序发送组网请求,依次与主站完成组网。主动组网模式和被动组网模式互补,完成安全高效的组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无线地震仪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及无线地震仪。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采用无线地震仪隧道施工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时,由于隧道施工时,隧道内空间狭小,为保障探测作业的顺利进行,探测人员常常根据现场情况选取不同数量的终端组成网络实施探测。而且隧道施工时,隧道内环境恶劣,常伴有大量滴水、泥沙,这些都容易造成终端的损坏,当某些终端损坏,或者某些终端由于忘记充电导致电量不足时,需要用工作正常的终端替换这些有故障的终端。
发明人发现,一般组网过程为:人工输入待组网终端的地址,需要替换时,先删除有故障终端的地址再输入替换的终端的地址,然后由主站轮询组网。实际使用中,非常不方便,而且非常耗时。也有一些地面用无线地震仪采用复杂的自组网技术,协议层存在多级路由,而数据采集系统要求数据采样步调的严格一致,这种采用复杂自组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中传递的同步指令传达到各个终端时,经过的路由层级和路由路径的不同,命令信息传递的延迟时间各不相同,即各个终端接收和确认同步命令的步调不一致,不能满足同步采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及无线地震仪,其利用无线数字传输技术,在主站不知道终端数量和地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灵活高效地组网,实现主站与终端的互联和数据采集的严格同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
一种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用于实现无线地震仪中主站和多个终端的组网,包括:
在主站和终端开机时自动进入主动组网模式;所述主动组网模式为终端主动向主站发送组网请求指令,主站接收到指令后,储存终端地址,回复同意组网指令后完成主动组网;
判断全部终端是否均成功组网,若是,则组网完成;否则,接收组网切换指令,进入被动组网模式;所述被动组网模式为主站广播被动组网指令,终端接收到被动组网指令后,根据自身的地址和已成功组网终端地址表生成请求组网顺序,多个终端顺序发送组网请求,依次与主站完成组网。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地震仪。
一种无线地震仪,其包括主站及多个终端,主站用于接收任一终端传输的数据,任一终端用于接收主站和其他终端传输的数据,采用如上述所述的隧道无线地震仪组网方法进行组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在主站和终端开机时自动进入主动组网模式;判断全部终端是否均成功组网,若是,则组网完成;否则,进入被动组网模式,利用主动组网模式和被动组网模式互补,完成安全高效的组网。
(2)本发明利用无线数字传输技术,在主站不知道终端数量和地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灵活高效地组网,实现主站与终端的互联和数据采集的严格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7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