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7151.7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1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泽通;涂志健;卫能;李峰;孙庆;束杨宇;程炎;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器人 检测 冲击 碰撞 | ||
1.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碰撞安装板(1)、通过支撑杆(9)与冲击碰撞安装板(1)底部连接的冲击碰撞底座(8)、安装在冲击碰撞底座(8)拐角的若干安装组件(7)、设置在冲击碰撞安装板(1)上方的冲击碰撞台本体(3)以及对称分布在冲击碰撞台本体(3)上表面的固定组件(6);
所述冲击碰撞台本体(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支撑架(4),所述滑动支撑架(4)上端滑动连接有推动板(5),推动板(5)的底部与动力气缸(2)相连接,所述推动板(5)的内侧与冲击碰撞台主体(3)的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移动夹板(62)和第二移动夹板(69)、与第一移动夹板(62)和第二移动夹板(69)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二转轴(64)以及第一转轴(62)、分别安装在第一转轴(62)和第二转轴(64)下方的转动齿轮(65)、安装在第二转轴(64)上的转动轮(67)、连接两个第二转轴(64)上转动轮(67)的传输带(66)以及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64)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7)包括设置在冲击碰撞底座(8)内部的第一滑槽(71)和第二滑槽(74)、位于冲击碰撞底座(8)上表面的转动盘(77)、通过连接轴与转动盘(77)连接的转动块(72)、沿着第二滑槽(74)内部滑动的插块(75)以及设置在插块(75)内侧边的连接块(7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71)位于第二滑槽(74)的一侧,且第一滑槽(71)与第二滑槽(74)相连通,第一滑槽(71)内部安装有转动块(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72)的外围设置有滑槽(73),所述连接块(76)的一端插入滑槽(73)中,所述滑槽(73)呈连续不断的V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6)沿着滑槽(73)内部滑动,滑槽(73)与转动块(72)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轴(63)以及第二转轴(64)竖直排列,且第一转轴(63)以及第二转轴(64)的下端插入冲击碰撞台本体(3)中,与第一转轴(63)以及第二转轴(64)连接的转动齿轮(65)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第一移动夹板(62)以及第二移动夹板(69)的内侧边均设置有防滑凸起(61),转动齿轮(65)、转动轮(67)以及第一驱动电机(68)均位于冲击碰撞台本体(3)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检测的冲击碰撞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74)的下端延伸至与冲击碰撞底座(8)的底部相齐平,第二滑槽(74)的上端与第一滑槽(71)的上端相齐平,所述转动块(72)带动连接块(76)沿着第二滑槽(74)内部上下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71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