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鲍鱼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1090.1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4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珣;单勇军;黄红岺;雷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洲新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50 | 分类号: | A23L27/50;A23L5/10;A23L17/50;A23L27/00;A23L27/10;A23L27/20;A23L29/30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财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刘兆庆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鲍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鲍鱼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已去壳去内脏的鲍鱼肉,用清水清洗后将牙口去干净,再将鲍鱼肉清洗干净;S2、按重量份将0.8‑3份磷酸盐、2‑8份老抽、80‑95份鲍汁、1‑4份食用盐和1‑3份小苏打配制成腌制液,将步骤S1清洗后的鲍鱼放入腌制液中进行腌制,腌制温度为40‑50℃,腌制时间为1.5‑2.5天,腌制完成后取出鲍鱼并用清水进行清洗;S3、将经步骤S2处理后的鲍鱼分装到各个容器中,再将鲍汁灌装到容器内,配液中心的温度在60℃以上,灌装鲍汁后通过封罐机的夹罐装置夹持容器进行封盖;S4、将封盖后的容器瓶放入110‑130℃环境下,热处理15‑25分钟,经冷却后得到即食鲍鱼;该即食鲍鱼具有独特风味,易于吸收,营养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食鲍鱼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鲍鱼肉中含有鲜灵素I和鲍灵素Ⅱ,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碘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它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
现有的即食鲍鱼在制备过程中,一般是先通过高温将大量的鲍鱼放在一起煮熟,然后再将煮熟的鲍鱼分装到各个容器罐中,最后再加入汤汁进行调配。这种大锅蒸煮的方式造成大量的营养成分和香味的流失,且不易把控火候,易导致鲍鱼肉过度蒸煮,降低了鲍鱼的弹性和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鲍鱼及其制备方法,在磷酸盐、老抽、鲍汁、小苏打和食用油的协调作用下,可使鲍鱼保持充足的水分,味道鲜美,肉感嫩滑有弹性,且在分装前未经高温烹煮处理,不易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具有独特风味,易于吸收,营养价值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食鲍鱼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已去壳去内脏的鲍鱼肉,用清水清洗后将牙口去干净,再将鲍鱼肉清洗干净;
S2、按重量份将0.8-3份磷酸盐、2-8份老抽、80-95份鲍汁、1-4份食用盐和1-3份小苏打配制成腌制液,将步骤S1清洗后的鲍鱼放入腌制液中进行腌制,腌制温度为40-50℃,腌制时间为1.5-2.5天,腌制完成后取出鲍鱼并用清水进行清洗;
S3、将经步骤S2处理后的鲍鱼分装到各个容器中,再将鲍汁灌装到容器内,配液中心的温度在60℃以上,灌装鲍汁后通过封罐机的夹罐装置夹持容器进行封盖;
S4、将封盖后的容器瓶放入110-130℃环境下,热处理15-25分钟,经冷却后得到即食鲍鱼。
优选地,步骤S2和步骤S3中鲍汁由65-82份水、7-16份鸡肉、4-14份猪肉、3-9份鲍鱼、4-8份干贝、2-9份马铃薯淀粉、0.4-1.6份蚝油、0.5-1.4份酱油、0.8-2.2份鸡汁、1.2-2.2份冰糖和0.3-1.8份食用盐在蒸煮罐中蒸煮2-4小时后,经过过滤而得。
优选地,所述磷酸盐为焦磷酸钠、焦磷酸钾或焦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夹罐装置包括转动盘和多个周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的夹罐机构;所述夹罐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复位件;所述安装座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外端内侧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内端分别与复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中部分别与安装座转动连接,通过复位件驱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将容器加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洲新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洲新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