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3929.5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袁若森;宋月爽;陈晓旭;丁楠;原秀娟;汤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A61K39/42;A61P31/14;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柳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针对RSV病毒F蛋白的纳米抗体、其编码序列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RSV纳米抗体具有独特的CDR1、2和3区序列,使所述抗体对RSV抗原具有特异的识别和结合能力。而与其他非特异性蛋白无交叉反应。通过中和活性检测,其显示了良好的中和活性,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或抗体等联合应用,用于制备RSV治疗性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针对RSV病毒F蛋白的纳米抗体、其编码序列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导致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 RSV 感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病毒蛋白能在胞内引起复杂的信号传导,导致各种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这可能是导致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相关灭活疫苗加重疾病的重要特征是诱导相关细胞因子大量分泌,从而引起不平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RSV属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编码11种蛋白质,其中3个为跨膜包膜糖蛋白F蛋白(fusion protein)、G蛋白(attachmentprotein)和SH蛋白(smallhydrophobic protein),根据G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RSV分为A、B两个亚型。F蛋白通过介导RSV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导致RSV核糖核蛋白穿入到细胞浆。感染后,表达在细胞膜上的F蛋白可促进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细胞膜融合形成合胞体。
F蛋白在RSV不同亚型间具有高度的抗原同源性,是主要的交叉保护性抗原,同时还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主要靶抗原,因此,F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靶抗原,可介导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且能提供交叉保护作用。F是RSV最主要的表面结构蛋白之一,作为最重要的中和抗原,F蛋白具有大量的中和抗体识别表位。
单克隆抗体在一些应用方面仍存在缺陷:分子质量大(150kDa)限制其组织穿透能力;在体内能够引起免疫反应,进而中和抗体活性;半衰期较长限制其在分子成像中的应用;生产操作复杂、生产成本高。
1993 年,科学家在骆驼体内发现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Heavy chainantibodies,HcAbs),其抗原结合域可变区,也被称为 VHH 或纳米抗体(nanobody,Nb),为抗体小型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随后,软体鱼类体内也发现了骆驼体内类似的抗原受体(new antigen receptor,NAR) 。与其他小分子抗体相比,纳米抗体具有如分子质量小(12~15kDa)、亲和力高、免疫源性低、可溶性好、稳定性好、表达量高等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提供针对于RSV病毒F蛋白的纳米抗体、其编码序列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针对RSV病毒F蛋白的纳米抗体、其编码序列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抗呼吸道合包病毒(RSV)病毒F蛋白的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包括三个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其中
(I)、所述纳米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1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
所述纳米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2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
所述纳米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3具有如SEQ ID No.3或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或(II)、如(I)所述氨基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获得的氨基酸序列,且与(I)所述氨基酸序列功能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或(III)、与(I)或(II)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80%以上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未经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39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