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5777.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6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鹏;时家明;陈宗胜;陈蕾蕾;吕相银;汪家春;程立;李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G02B1/116;C23C14/35;C23C14/30;C23C14/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孟祥龙 |
地址: | 41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介质 光谱 选择性 波段 隐身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为多层膜结构,所述多层膜结构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的基底上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硅膜层和钨膜层;所述基底材料为无纺布,或PI、PET、TPU、PVC、BOPP中的一种。本发明的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实现了中远红外波段(3‑5μm和8‑14μm)和1.064μm激光波长的兼容隐身,同时在非探测波段(5‑8μm)具有较强散热能力,若将其应用于装备上,对于保护我军重要军事目标,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事隐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中,多波段光电侦察与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对军事目标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隐身作为一种重要的对抗措施,目的是要降低目标和背景的辐射对比度或者减弱回波信号。由此产生了红外隐身、激光隐身等军事需求。
为了能实现良好的多波段隐身效果,需要隐身材料在中远红外探测波段(3-5μm和8-14μm)具有低发射率(高反射率),在激光测距或激光目标指示器的工作波长上(1.064μm)具有低反射率,虽然用含金属的材料制作成涂料或者薄膜能实现红外隐身,但是其在整个红外波段对激光的反射都比较大,这和激光隐身的低反射率要求是矛盾的,随着激光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必需解决激光和红外的多波段兼容隐身问题。
由于目标温度通常比背景高,用低发射率材料进行红外隐身就能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和背景融为一体。但是发射率低意味着向外发出的辐射弱,会影响目标自身的散热,严重的可能影响目标的正常工作,所以实现良好隐身还要解决隐身和散热的问题,需要隐身材料的光谱具有波段选择性。
用不含金属的全介质材料制作红外低发射、激光低反射的薄膜,能够实现激光和红外的多波段兼容隐身,但是一般实现这一功能的薄膜层数较多,厚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中远红外波段和激光波长的兼容隐身,并且在非探测波段具有较强散热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该薄膜为多层膜结构,所述多层膜结构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的基底上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叠加的硅膜层和钨膜层;所述基底材料为无纺布,或PI、PET、TPU、PVC、BOPP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多层膜在3-5μm的平均反射率75%,在8-14μm的平均反射率80%,在5-8μm的平均反射率40%,在1.05-1.08μm的最大反射率10%。
优选的,所述基底上共叠加有5层膜层,且最内层和最外层均为硅膜层;5层膜层由内向外各层的厚度依次为:180±20nm、20-300nm、780±30nm、20±10nm、370±2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采用镀膜法在所述基底材料上依次交替镀制硅膜层和钨膜层。
优选的,所述镀膜法为电子束蒸发镀膜、热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实现了中远红外波段(3-5μm和8-14μm)和1.064μm激光波长的兼容隐身,同时在非探测波段(5-8μm)具有较强散热能力,若将其应用于装备上,对于保护我军重要军事目标,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金属-介质型光谱选择性多波段隐身薄膜制作原材料只有两种材料,膜层层数5层,结构简单,重量轻、厚度薄,加工制作工艺成熟,易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