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别植物性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8684.5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9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曾绍校;蒋菊蓉;郑明静;黄艳;林少玲;郭泽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3/02;G06F17/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别 植物性 食物 寒热 性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别植物性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本发明基于中医理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食用寒凉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暑,提高机体耐热性的原理,以雌性果蝇为动物模型,以待测植物性食物及其成分饲喂后,测定雌性果蝇的耐热性指标,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从而对植物性食物寒热性质进行定性判别。由于果蝇个体小、生物学反应灵敏,对寒热“药性”弱的食物较为敏感,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等植物性食物及其成分,可用于凉茶、消暑食品、运动饮料等配方的研发和产品品质的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判别植物性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四性。四性是古人根据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所概况总结出来的。具有清热、解毒、祛火等作用的食物称为“寒凉性食物”、适合热证或热性体质的人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等作用的食物称为温热性食物,适合寒症或寒性体质的人群。目前关于判别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较多,但大多操作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
专利CN1324316C公开了一种模拟水果寒热性质形成食物配方的方法,该方法以水果为代表食物,通过判别分析水果中的各种成分建立数学模型,推算出判别水果寒热性质的方程式Y=−10.19173X8−1.42593X5+0.14975X4,将水果中铜、铁、镁的含量带入该方程式中,得出Y的值若在−0.6423171—0.5275019之间,则为温热性水果,反之则为寒凉性水果。此发明检测范围较窄,且需检测较多种元素,技术要求高,成本大。
果蝇为一种完全变态昆虫,生长周期短且极具灵敏性。研究发现,雄性果蝇的偏好温度比雌性果蝇低得多,雌性果蝇对温度的响应较雄性果蝇强。因此,很多关于耐热性的研究是选用雌性果蝇进行实验。而要想提高雌性果蝇的耐热性,根据《黄帝内经》中“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原理,辛凉( 或寒) 之品散热,辛温( 或热) 之品散寒,寒性体质者应食用热性食物、热性体质者应食寒性食物的原则。用寒性食物饲喂雌性果蝇,可提高其耐热性。反之,若要降低其耐热性,可用热性食物饲喂雌性果蝇。由此可知,以此原则可对植物性食物的寒热属性进行定性分析,目前选用此方法判别食物的寒热性质,尚未有见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判别植物性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判别植物性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相比于其他判别食物寒热性质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易于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发明技术:
(1)待测样品培养基的制备:将植物性食物按终质量分数(以空白培养基为基准)为5%的比例加入到空白培养基中,加入前,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待测样品捣碎匀浆或提取有效成分。空白培养基成分为蒸馏水130ml、玉米淀粉17g、蔗糖13g、琼脂1.5g、酵母粉1.5g、丙酸0.8ml。
(2)选取10 h内羽化未交配的雌性果蝇,麻醉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只,饲养在空白培养基中。
(3)空白培养基培养3天后,将雌性果蝇分别移入待测样品培养基和空白培养基中培养3天,其中以空白培养基培养的果蝇为空白对照组,饲养条件:温度26 ℃,湿度50 %,光:暗=12h : 12h 。
(4)将培养3天后的雌性果蝇移入空瓶,并于(36±1)℃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均匀热暴露。
(5)用耐热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果蝇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平均存活时间(T)、最高存活时间(LTmax)),判别植物性食物的寒热性质(有一指标变化即可判别)。
步骤(2)中的果蝇为雌性果蝇,雌性果蝇的耐热性变化较为稳定,重现性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8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