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3077.8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德才;林国良;肖晋宜;邓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瑞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5/16;C01D3/04;C01D3/14;C25B1/34;C02F101/12;C02F101/16;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资源 综合利用 方法 | ||
1.一种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经处理后产生的高浓废水泵入储水池中,与电解槽的电解淡盐水混合,对废盐水中TOC进行初次降除,经反应充分后泵入中转槽中等待后续处理,经过前处理后,将高浓废水处理成预处理软水;
S2. 预处理软水通过泵打入DT纳滤系统进行分盐处理;
S3. 纳滤产水泵入TOC处理系统,将透过纳滤膜进入纳滤产水的TOC降低至50-100mg/L后,泵入活性炭过滤器,将TOC进一步降低至5mg/L以下,再泵入到电渗析装置系统中浓缩,提浓后的浓氯化钠溶液进入化盐池中与固体氯化钠形成饱和食盐水进入电解系统,再通过一系列物化处理对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精制后泵入到电解槽中电解;
S4. 电渗析淡水则通过第一反渗透系统,第一反渗透产水排至储水装置等待回用,而第一反渗透浓水返回电渗析进行提浓;
S5. 纳滤浓水则排至固体废盐化盐池中,与固体废盐形成饱和废盐水,饱和废盐水中加入少量水,而后经过处理去除溶液中绝大部分的TOC后,进入到结晶釜内换热冷冻降温至5℃析出高纯度十水硫酸钠,用作产品或进入到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中进一步加工;
S6. 冷冻母液用MVR蒸发器进一步蒸发浓缩得到固体氯化钠盐和蒸发母液,固体氯化钠盐用电渗析浓水溶解后进入步骤S3中的电解槽电解;
S7. 蒸发母液则返回固体废盐化盐池中,与纳滤浓水、固体废盐配成饱和废盐水,按照步骤S5进行循环处理;
S8. 蒸发冷凝水中由于含有少量的氨氮、总氮和TOC,经过第二反渗透系统提纯后,第二反渗透产水排至储水装置等待回用,第二反渗透浓水排至步骤S5系统中,将饱和废盐水稀释至不饱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高纯度十水硫酸钠溶解后形成10-20%硫酸钠溶液,进入双极膜电渗析系统进行电解,通过加入反渗透产水,经电解稀释后的硫酸钠通过电渗析设备提浓后,返回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中继续电解,此处的电渗析淡水约8-12g/L的硫酸钠用于十水硫酸钠溶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浓氯化钠溶液即电渗析浓水,NaCl含量为14.5%~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电渗析浓水与固体氯化钠形成饱和食盐水,经预处理,电解形成氢气、氯气和30-32%液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高浓废水的TOC浓度小于等于8000mg/L,电解淡盐水包括200g/L NaCl、8000mg/L余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前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处理工艺:软化处理、絮凝沉淀、压滤、气浮法;所述预处理软水中,SS含量小于等于1mg/L,钙镁离子小于等于20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硫酸钠浓度小于等于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TOC处理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中处理系统:芬顿处理系统、紫外/双氧水法处理系统、臭氧法处理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饱和废盐水中加水可以使用第二反渗透浓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废水、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去除TOC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处理工艺:絮凝沉淀、压滤、砂芯过滤、气浮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瑞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斯瑞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30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