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有轨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5213.7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强;刘峰;张冰洁;刘然;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B60L53/60;B60L53/14;B60L5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有轨 移动 充电 设备 充电站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供能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轨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站系统,旨在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设备配置的灵活性问题,本发明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充电设备、轨道、移载装置、蓄电池;轨道包括第一轨道、设置于停车充电位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通过轨道切换装置连通;移载装置与轨道匹配;充电设备装设于移载装置;蓄电池通过充/放电电路分别与充电设备、移载装置电连接;第二轨道设置有第一供电接口;第一供电接口与供电装置电连接;第一供电接口与充电设备用于电能输入的第二供电接口匹配。本发明可以通过轨道进行更加灵活的进行充电设备调配,提高了充电站系统充电设备调度的灵活性,间接扩容了充电站的可充电车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能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有轨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全面的交通能源转型期,电动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其在出行车辆的占比也越来越大,社会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区域布局密度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目前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均是固定充电桩式的充电站,每个车位配置一个充电桩,车辆在停车位停泊,即使完成了充电,在车辆驶离停车位前也不能释放该充电桩资源,直至车辆驶离停车位,缺乏灵活性;同时,每个车位都配置一个充电桩,也带来了充电站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设备配置的灵活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有轨移动充电设备的充电站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和充电设备,还包括轨道、移载装置和蓄电池;
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为一个或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停车充电位;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通过轨道切换装置连通;
所述移载装置与所述轨道匹配,可以沿所述轨道行走;
所述充电设备装设于所述移载装置;
所述蓄电池通过充/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设备、所述移载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二轨道设置有第一供电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充电设备用于电能输入的第二供电接口匹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站系统还包括中控设备,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中控设备与所述移载装置通过通信链路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用于获取所述中控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传送给所述移载装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站系统还包括停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停车充电位是否有车辆。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停车检测装置还包括信号发射电路;
所述中控设备与所述停车检测装置通过通信链路连接;
所述信号发射电路,用于将所述停车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中控设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吊装于充电站上部;所述充电设备装设于所述移载装置的下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轨道为设置于所述停车充电位上部的环形轨道。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载装置设置有机械臂;
所述机械臂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充电设备用于电能输入的第二供电接口连接/断开;还配置为将所述充电设备的充电枪与待充电汽车的充电口连接/断开。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移载装置本体,用于采集待充电车辆的图像,进行充电口的粗定位;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械臂远离所述移载装置的端部,用于进行充电口的精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5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