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三对角加权矩阵的OFDM系统抗时变信道干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6492.9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5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闻建刚;华惊宇;李枫;王安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对角 加权 矩阵 ofdm 系统 抗时变 信道 干扰 方法 | ||
一种采用三对角加权矩阵的OFDM系统抗时变信道干扰方法,首先,采用P‑BEM技术来估计重构信道系数矩阵Htv,并用于后续SINR的公式计算;然后,针对三对角加权矩阵W进行SINR的数学表示建模,得到各子载波SINRm;将对角系数表示成一个向量w,并进一步进行转化公式,得到关于w表示的SINRm。然后,根据SINR和BER的理论转换公式,得BERm,并将子载波平均BER设定为w优化问题的代价函数。采用梯度算法对代价函数进行最小化,得最优三对角加权矩阵系数向量w,并重建得到三对角加权矩阵W;最终,将该加权矩阵W用于OFDM系统接收端。本发明能够缓解子载波间干扰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并有效减小矩阵加权实现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适用于OFDM系统,是一种快速移动环境下抗时变信道引起子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nce,ICI)的方法。时变信道导致了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移,破坏子载波间正交性,从而产生ICI。该方法通过优化设计OFDM系统接收端附加的三对角加权矩阵,能够缓解子载波间干扰改善系统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并有效减小矩阵加权实现的计算复杂度。
背景技术
OFDM具有系统实现简单、抗码间干扰强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4G时代的多种无线通信系统,如LTE-A、Wi-Fi;同时,OFDM的改进版本也已用于5G网络,用来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流量大、设备多、延迟低、业务灵活的高要求。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无线信道呈现出时间选择性衰落的特性,产生多普勒频移,使得OFDM子载波间正交性被破坏,由此产生的ICI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这个干扰后续简称为时变信道干扰。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OFDM系统接收端采用加权矩阵模块,通过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将系统与信道的联合数学影响尽可能地退化为主对角矩阵,并进一步采用频域单点均衡能有效改善系统性能。已有方法中,所用加权矩阵为全维矩阵,在其优化设计时以系统子载波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的最大化为目标,通过闭式求解方法来获得矩阵系数。由于全维矩阵的使用,其加权的计算实现存在高复杂度的问题;此外,由于BER与SINR的非线性关系,子载波SINR的改善可能反而会引起系统BER性能的恶化。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降低加权矩阵实现的计算复杂度,并直接改善OFDM系统的BER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对角加权矩阵的设计方法,在三对角加权矩阵的优化设计中,只需考虑加权矩阵三个主对角上的系数,而其余系数皆固定为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三对角加权矩阵的OFDM系统抗时变信道干扰方法,该方法中需要对三对角加权矩阵进行优化设计,然后用于系统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采用多项式基函数扩展模型(Polynomial-Basis Expansion Model,P-BEM)技术来实现对信道系数矩阵Htv的估计重构;
2)采用Htv建立针对三对角加权矩阵W的子载波SINRm数学模型;
3)将三对角加权矩阵W中的对角系数取出,构成待优化变量w,并对SINRm进行公式变形,将其表示成关于w的形式;
4)然后,根据SINR和BER的理论关系,得到子载波BER(BERm),并建立代价函数F(w),即子载波平均BER;
5)对代价函数采用梯度优化方法来实现其最小化,得到三对角加权矩阵系数向量w,并重建得到三对角加权矩阵W;
6)将W用于OFDM系统接收端,通过加权操作实现抗时变信道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6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