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7768.5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一洋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69;H01M10/6551;H01M10/6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蓄电池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结构,包括封装壳、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固定连接在封装壳的一端上,所述后端盖固定连接在封装壳远离前端盖的一端上,所述封装壳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本发明借助十字形隔板将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分成四份并分别作用于散热壳的四个侧壁,通过加速空气流通散失掉散热壳吸收的热量,以此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快速冷却,能够根据电池模组各面产热的不同,通过调整散热风扇的角度,来实现散热上的补偿,从而能够在对电池模组起到充分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散热风扇所需的工作功率,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的能耗,节省用电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汽车尾气污染正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随着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因其无污染的优点,开始被人们普及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新能源汽车是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从而推动汽车行驶,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在带负载工作时会发热,为了避免蓄电池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蓄电池内一般会设置散热风扇,但是电池模组在高负载工作时,由于各电池负载之间的微小差异以及放电过程中产热不同积累所导致电池模组各部分发热情况不同,而散热风扇的功率必定是参照电池模组发热量最大的一面来设定的,所以对于发热量相对较低的其他三面而言,散热风扇对其的散热就超出了其实际所需,从而存在不必要的能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在带负载工作时会发热,为了避免蓄电池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蓄电池内一般会设置散热风扇,但是电池模组在高负载工作时,由于各电池负载之间的微小差异以及放电过程中产热不同积累所导致电池模组各部分发热情况不同,而散热风扇的功率必定是参照电池模组发热量最大的一面来设定的,所以对于发热量相对较低的其他三面而言,散热风扇对其的散热就超出了其实际所需,从而存在不必要的能耗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结构,包括封装壳、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固定连接在封装壳的一端上,所述后端盖固定连接在封装壳远离前端盖的一端上,所述封装壳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远离封装壳的一端上均固定连接有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内设有电池模组,所述前端盖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曲面安装环,所述曲面安装环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远离曲面安装环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远离封装壳的一端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壳靠近前端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十字形隔板,所述散热壳上设有反馈调节装置,所述后端盖上设有通风滤网。
优选地,所述反馈调节装置包括四个呈对称设置的空腔,四个所述空腔均设置在散热壳内,所述散热壳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空腔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呈弯折状设置,所述导管远离散热壳的一端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导管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杆靠近封装壳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地,四个所述空腔互不连通,四个所述空腔内均设有低沸点蒸发液。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的两外侧壁与散热壳的两内侧壁之间均设有导热硅胶垫,所述导热硅胶垫固定连接在散热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导热硅胶垫滑动连接在电池模组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形状呈与球形相匹配的曲面设置,所述曲面安装环的形状与凹槽呈匹配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挡块,四个所述挡块均远离封装壳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一洋,未经刘一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除红外探测器小热源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流量表放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