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8117.8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4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烟气 强制 氧化 脱硫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涉及氧化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喷洒的液体与烟气充分接触;不能够根据残渣在桶体内的厚度实现可调高度的排液,从而造成了液体浪费现象;不能够实现气体的分隔,已实现气体分散,进而实现与喷淋液体的充分接触的问题。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阻挡结构。通过第一扩展结构的设置,因矩形板A顶端面呈矩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A,且凸起A与通孔B呈交错状设置;凸起A为三角柱形结构,且凸起A与喷孔位置对正,从而当喷孔喷出的液体与凸起A接触后实现液体的溅射,进而提高了气体与净化液体的接触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氧化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应用于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生成化工工业的一项锅炉烟气净化技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故应用此项技术对环境空气净化益处颇多。
如申请号:CN20191088214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脱硝脱硫环保烟气处理用氧化装置,具体涉及氧化装置领域,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位于第一内箱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内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位于第二内箱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三内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内箱。本发明通过设置高温加热炉、第一温度交换器和第二温度交换器,通过高温加热的方式,目的在于将清除污染气体的异味,污染气体经过高温后,会通过隔板上的通槽,进入第二内箱,然后进入第三内箱内的第一温度交换器,第一温度交换器里包含热油,气体通过热油进行加热,使得将气体里的异味再次被清除,可以彻底的对气体中的异味进行处理。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氧化脱硫脱硝装置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现有装置在脱硫脱硝过程中液体与烟气接触效率较低,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喷洒的液体与烟气充分接触;再者是,现有装置在更换喷淋液体时,不能够根据残渣在桶体内的厚度实现可调高度的排液,从而造成了液体浪费现象;最后是,现有装置在脱硫脱硝时,不能够实现气体的分隔,已实现气体分散,进而实现与喷淋液体的充分接触。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装置在脱硫脱硝过程中液体与烟气接触效率较低,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喷洒的液体与烟气充分接触;再者是,现有装置在更换喷淋液体时,不能够根据残渣在桶体内的厚度实现可调高度的排液,从而造成了液体浪费现象;最后是,现有装置在脱硫脱硝时,不能够实现气体的分隔,已实现气体分散,进而实现与喷淋液体的充分接触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提高烟气强制氧化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阻挡结构,且箱体内焊接有第一扩展结构,并且箱体上转动连接有喷管;所述箱体上安装有驱动结构,且箱体内安装有第二扩展结构,并且箱体上安装有排水结构;所述第二扩展结构包括矩形板B、通孔C、凸起B、滑动杆和弹性件,所述矩形板B上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C,且矩形板B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B;所述凸起B与通孔C呈交错状设置,且凸起B为三角柱形结构,并且凸起B与喷孔对正;所述矩形板B左端面焊接有两根滑动杆,且矩形板B右端面也焊接有两根滑动杆,并且矩形板B通过滑动杆滑动连接在箱体上;左侧两根所述滑动杆上均套接有一个弹性件,且两个弹性件共同组成了矩形板B弹性复位结构;所述第二扩展结构还包括受力块,所述受力块焊接在右侧两根滑动杆上;所述喷管还包括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安装在喷管上,且拨动杆与受力块前端面接触,并且受力块前端面为倾斜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国能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8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