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9471.2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阳清发;龙祥平;蒋芳;韦先超;黄颉;梁勤;廖运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恒能渔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10;A01K63/04;A01K63/0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杨洪婷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综合 种养内 循环系统 使用方法 | ||
1.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稻田(1),所述稻田(1)内设有水产养殖系统和沟渠;
所述沟渠包括灌溉沟渠(2)和回流沟渠(3),所述灌溉沟渠(2)设于稻田(1)的相对高处,所述回流沟渠(3)设于稻田(1)的相对低处;
所述回流沟渠(3)与所述水产养殖系统连通,回流沟渠(3)内设有水体提升设备,以将回流沟渠(3)内的水体提升至水产养殖系统,所述水产养殖系统内设有水体提升设备,以将水产养殖系统内的水体提升至灌溉沟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还包括循环沟渠(4),所述循环沟渠(4)设于稻田(1)的相对高处于与相对低处之间,所述循环沟渠(4)的两端均与所述水产养殖系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系统包括鱼塘(5)和养殖装置(6),所述养殖装置(6)设于所述鱼塘(5)内,所述养殖装置(6)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槽(7),以及安装在养殖槽(7)上的水体交换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槽(7)的两端下部封闭,上部设有筛网(8),养殖槽(7)两侧立面封闭;养殖槽(7)的底部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一级聚污区(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6)还包括设于养殖槽(7)后端的二次聚污槽(10),二次聚污槽(10)的底部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二级聚污区(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6)包括若干养殖槽(7),若干养殖槽(7)平行并列设置,且相邻养殖槽(7)互相贴合分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交换设备包括推水设备(11)和/或拉水设备(12),所述推水设备(11)安装在养殖装置(6)的前端,以将鱼塘(5)中的水体导入养殖槽(7),所述拉水设备(12)安装在养殖装置(6)的后端,以将养殖槽(7)中的水体导入鱼塘(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6)设于所述鱼塘(5)内,且养殖装置(6)总面积小于鱼塘(5)总面积的8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稻田(1)内布置水产养殖系统和沟渠;
S2、通过沟渠将稻田(1)及水产养殖系统相互连通,使水体在稻田(1)与水产养殖系统之间形成循环,构建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S3、在稻田(1)种植水稻,以及在水产养殖系统养殖水产品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水通过灌溉沟渠(2)向稻田(1)分流灌溉,灌溉后的水回流至回流沟渠(3),通过水体提升设备将回流沟渠(3)内的水提升至水产养殖系统,再通过水体提升设备将水产养殖系统的水提升至灌溉沟渠(2)向稻田(1)灌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恒能渔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恒能渔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94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血糖旋光角度检测的无创血糖仪
- 下一篇:一种治疗多囊肝的射频消融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