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9471.2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阳清发;龙祥平;蒋芳;韦先超;黄颉;梁勤;廖运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恒能渔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10;A01K63/04;A01K63/0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杨洪婷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综合 种养内 循环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及使用方法,通过在稻田内设置沟渠以及水产养殖系统,使水体在稻田与水产养殖系统之间循环,与现有的稻渔共生模式相比,种植和养殖相对分区管理,避免相互制约,实现优势互补,水产品的投喂、管理和捕捞更加方便,也便于水稻的机械化收割,而且水可从水产养殖系统提升至灌溉沟渠,灌溉稻田后的水经过回流沟渠后,通过水体提升设备将水从回流沟渠提升水产养殖系统进行循环,从而使水体形成稻田、水产养殖系统之间循环,应用于丘陵地带时,有利于克服丘陵地区土地不平整,难以规模布置循环水的缺陷,便于实现丘陵地区的适度规模经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稻田养鱼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有记载,主要集中在浙江等南方水稻种植区,稻田内养鱼,稻鱼共生互利。目前,现有的稻渔种养模式中,大多是水稻、水产品共生模式,即在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水产品,这种模式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相互制约,不便于水产品的投喂、管理和捕捞,也不便于水稻收割效率较低,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及使用方法,与现有的稻渔共生模式相比,种植和养殖相对分区管理,避免相互制约,实现优势互补,水产品的投喂、管理和捕捞更加方便,也便于水稻的机械化收割,而且水可从水产养殖系统提升至灌溉沟渠,灌溉稻田后的水经过回流沟渠后,通过水体提升设备将水从回流沟渠提升水产养殖系统进行循环,从而使水体形成稻田、水产养殖系统之间循环,应用于丘陵地带时,有利于克服丘陵地区土地不平整,难以规模布置循环水的缺陷,便于实现丘陵地区的适度规模经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
包括稻田,所述稻田内设有水产养殖系统和沟渠;
所述沟渠包括灌溉沟渠和回流沟渠,所述灌溉沟渠设于稻田的相对高处,所述回流沟渠设于稻田的相对低处;
所述回流沟渠内设有水体提升设备,以将回流沟渠内的水体提升至水产养殖系统,所述水产养殖系统内设有水体提升设备,以将水产养殖系统内的水体提升至灌溉沟渠。
可选地,所述沟渠还包括循环沟渠,所述循环沟渠设于稻田的相对高处与相对低处之间,所述循环沟渠的两端均与所述水产养殖系统连通。
可选地,所述水产养殖系统包括鱼塘和养殖装置,所述养殖装置设于所述鱼塘内,所述养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槽,以及安装在养殖槽上的水体交换设备。
可选地,所述养殖槽的两端下部封闭,上部设有筛网,养殖槽两侧立面封闭;养殖槽的底部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一级聚污区。
可选地,所述养殖装置还包括设于养殖槽后端的二次聚污槽,二次聚污槽的底部两侧向中部倾斜形成二级聚污区。
可选地,所述养殖装置包括若干养殖槽,若干养殖槽平行并列设置,且相邻养殖槽互相贴合分隔开。
可选地,所述水体交换设备包括推水设备和/或拉水设备,所述推水设备安装在养殖装置的前端,以将鱼塘中的水体导入养殖槽,所述拉水设备安装在养殖装置的后端,以将养殖槽中的水体导入鱼塘。
可选地,所述养殖装置设于所述鱼塘内,且养殖装置总面积小于鱼塘总面积的8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稻渔综合种养内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稻田内布置水产养殖系统和沟渠;
S2、通过沟渠将稻田及水产养殖系统相互连通,使水体在稻田与水产养殖系统之间形成循环,构建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S3、在稻田种植水稻,以及在水产养殖系统养殖水产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恒能渔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学校;四川恒能渔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9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血糖旋光角度检测的无创血糖仪
- 下一篇:一种治疗多囊肝的射频消融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