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0993.4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1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寻瑞平;胡永国;张雪松;冯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H05K3/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巫苑明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印制板 制作方法 | ||
1.一种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生产板上贴膜,并在膜上对应盲孔的位置处进行开窗,而后通过蚀刻去除开窗处的铜层,再利用激光在开窗处钻出盲孔;
S2、退膜后在生产板上钻出需填塞树脂的塞孔,而后依次通过沉铜和全板电镀使盲孔和塞孔金属化;
S3、在生产板上制作对应所述塞孔和盲孔的镀孔图形,而后通过电镀加厚塞孔和盲孔的孔壁铜层;
S4、退膜后在塞孔和盲孔中填塞树脂油墨并固化,而后通过磨板除去孔口处的孔环和凸出板面的树脂油墨;
S5、在生产板上制作保护塞孔和盲孔的掩孔图形,而后通过微蚀减薄表面铜层的厚度;
S6、退膜后通过磨板除去孔口处的孔环和凸出板面的树脂油墨;
S7、在生产板上钻出不需填塞树脂的通孔以及铣出不需填塞树脂的通槽,而后通过沉铜和全板电镀使通孔和通槽金属化;
S8、生产板板依次经过制作外层线路、制作阻焊层、表面处理和成型工序后,制得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盲孔的孔径为0.25mm±12.5μm;所述生产板的外层铜箔厚度为0.33o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沉铜和全板电镀之间还包括对生产板进行整板填孔电镀,且经过整板填孔电镀后,将板面铜层厚度控制在30±5μm,盲孔和塞孔的孔壁铜厚控制在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全板电镀采用脉冲电镀的方式进行电镀一次,且电流密度为3.2ASD,时间为45min,波形为9:1,全板电镀后将板面铜层厚度控制在55±5μm,盲孔和塞孔的孔壁铜厚控制在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电镀加厚后使盲孔和塞孔的孔壁铜厚为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陶瓷磨板除去孔口处的孔环和凸出板面的树脂油墨,使板面平整,且控制磨板后的板面铜层厚度为50±5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经过微蚀减铜后将板面铜层厚度控制在38±5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通过陶瓷磨板除去孔口处的孔环和凸出板面的树脂油墨,使板面平整,且控制磨板后的板面铜层厚度为33±5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全板电镀时采用脉冲电镀的方式进行电镀两次,且每次的电流密度为3.8ASD,时间为45min,波形为9:1,全板电镀后使板面铜层厚度≥90μm,通孔和通槽的壁面铜厚≥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厚铜高密度互联印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全板电镀后将板面铜层、孔壁铜层和槽壁铜层均镀至设计所需的厚度;步骤S8中,采用正片工艺在生产板上制作外层线路,且在图形电镀时只镀锡不镀铜,外层蚀刻前先在生产板上锣外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09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三维模型的航天器总装实时状态管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两相流体回路驱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