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基于光通讯防撞灯的立体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3477.7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喜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42;H04B10/116;H02J7/35;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基于 通讯 防撞灯 立体车库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基于光通讯防撞灯的立体车库,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电路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在充电电池电量彻底耗尽状态的立体车库通讯设备充电电池再充电失效问题、立体车库通讯容易受到干扰、防撞系统无法进行能量吸收以保持运行以及立体车库内部定位无法实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中转移动防撞单元,至少安装有两个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固定防撞检测单元,至少安装有两个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所述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或所述的固定防撞检测单元通过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发射防撞信号、所述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接收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输出的防撞信号且所述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对应防撞信号选择地发生位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基于光通讯防撞灯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光伏板是主要由半导体二极管构成,能够将日光转换为电能,其功率转换效率影响因数很多,比如光密度、温度和入射方向。使用光伏板的光电系统通常利用逆变器将光伏板直接输出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再接入电网得以使用。目前光电系统中的光伏板都是基于硅,功率转换效率大约能够达到18%。现有移动设备充电是需要充电适配器和未彻底没电的移动设备组合使用才能正常进行的,根据不同移动设备,充电电压一般为5V至12V,充电电流一般为250mA至2000mA。根据目前光伏板输出特性,光伏板功率是能够满足对移动设备电池充电功率要求的。同时,随着军事或民用电子设备(GPS、卫星电话等等)的技术进步,特别是移动通讯电子设备的进步,让单兵或个人长期涉足野外也能获得通讯保障,但这一切均需要电池支持,然而,对于没有市电充电来源的野外,难免会出现电子设备电池被彻底耗尽的情况,一旦所述情况出现,该电子设备会变成即使接入市电充电电源或者太阳能充电电源也不能正常充电的失效状态,这一失效状态并不是物理结构损坏,而是由于管理电池充电的智能充电电路使用余留电荷对自身唤醒,才能允许外界对电池充电,目前的解决方案均是使用专用设备强制唤醒该智能充电电路再修复电池。在更多方面上,不论军事应用或民事应用,都体现出了需要一种高功率转换效率的全电池状态充电电路或任何真实电量状态(特别是0%,电量彻底耗尽状态)直充式太阳能电池,该电路或电池应用于高可靠性要求的技术领域,例如立体停车库,将大大提高设备工作时间。
此外,立体车库防撞系统如何得以不断电持续运行也将是需求集中点,而目前的无源设备,大多属于使用微带天线吸收无线电能量,只能输出很低的功率,不足以保持防撞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有防撞系统架构也无法适应其他能量来源的通讯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基于光通讯防撞灯的立体车库,解决现有技术在充电电池电量彻底耗尽状态的立体车库通讯设备充电电池再充电失效问题、立体车库通讯容易受到干扰、防撞系统无法进行能量吸收以保持运行以及立体车库内部定位无法实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基于光通讯防撞灯的立体车库,包括:中转移动防撞单元,设置于立体车库内移动设备上,至少安装有两个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固定防撞检测单元,设置于立体车库检测点,至少安装有两个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其中,所述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或所述的固定防撞检测单元通过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发射防撞信号、所述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接收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输出的防撞信号且所述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对应防撞信号选择地发生位移。
一种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包括:光伏单元和充电电池;振荡自举驱动电路,接收光伏单元输出的电流且振荡输出驱动电流至充电电池;Li-Fi通讯模块;其中,充电电池在电量高于预置电量阈值时,输出驱动功率至Li-Fi通讯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下的带有自充电式Li-Fi灯通讯模块的中转移动防撞单元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下单脉冲双特征光通讯信号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一些实施例下的模块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喜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喜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