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3771.8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7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苟国銮;李永达;刘建伟;卢致强;钟扬;申小兵;曹平;吴起;田青;王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1001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城市 轨道交通 正向 协同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地铁项目设计情况结合BIM设计标准建立项目级BIM正向设计实施方案;S2:搜集或新建地铁相关专业的构件族,导入到各专业样板文件;S3:开展建筑专业内的协同设计;S4:开展结构和机电专业内的协同设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各专业间采用链接机制、专业内采用工作集协同机制进行设计的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这种由于工具原因造成的信息割裂,在遇到项目复杂、多专业、方案频繁变更、工期紧的轨道交通设计中,非常容易出错。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所见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而且BIM使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
目前,地铁工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各专业相互割裂:地铁工程包含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供电、通信等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单位、各专业间较为独立,仅仅通过图纸会签很难解决所有管线交叉打架的问题。
2.信息流失:二维的设计模式难以表达更多的数字化信息,如后续的工程信息,更是无法表达建筑内部管线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3.无法直观表达设计对象:对于车站复杂管线的布局、典型建筑等,仅依靠二维平面图和剖面图很难了解整个车站相关专业综合管线以及建筑的布置情况。
4.图元与图元之间相互独立:对一个设计对象的修改(如线形加粗、改变颜色)等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如:当需要对全场景的图元整体修改时,需要对图元进行逐一的修改,将导致繁琐单一、巨大的工作量。
5.较多信息无法表达:通过平面设计很难了解相关专业构件、设备、管线等物体的物理特性,例如设计安全间距、施工间距、维修间距等参数,导致后期的返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各专业间采用链接机制、专业内采用工作集协同机制进行设计的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地铁项目设计情况结合BIM设计标准建立项目级BIM正向设计实施方案;
S2:搜集或新建地铁相关专业的构件族,导入到各专业样板文件;
S3:线站位方案基本稳定后,收集线路、设备、系统等专业提资,根据前期资料建筑专业基于样板文件确定项目基点坐标、轴网及标准,并依据项目规模或人员职责划分工作集,建立中心文件,开展建筑专业内的协同设计;
S4:待建筑专业模型完成后,结构和机电专业导入建筑专业的中心文件,采用链接协同模式开展结构和机电专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专业内仍采用工作集协同模式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