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5951.X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9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青;丁慧贤;彭娜;张建磊;李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人工 湿地 模块化 装置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农村排污管道的初级处理模块(1),与所述初级处理模块(1)连接的二级处理模块(2);所述二级处理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湿地模块(21)、减荷结构(22)、第二湿地模块(23);
所述第一湿地模块(21)包括上端与初级处理模块(1)连通的垂直潜流池体,设置在所述垂直潜流池体内将垂直潜流池分为前置池(211)、后置池(212)的拦截板(213);所述拦截板(213)底部设有连通前置池(211)、后置池(212)的潜流通道;所述前置池(211)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第四填料层;所述后置池(212)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第一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四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上均种植有挺水植物;
所述减荷结构(22)包括与后置池(212)上端出水处连通能够用于布水增氧的湿地景观池(221),均匀设置在所述湿地景观池(221)内部的矩形基质块(222),镶嵌设在所述矩形基质块(222)上呈井字状的布水管网(223),设置在所述湿地景观池(221)下方的好氧处理区(226),设置在所述好氧处理区(226)下方的螺旋流处理组件;所述矩形基质块(222)四个侧面与布水管网(223)之间设有连通水道;所述矩形基质块(222)上种植有用于增氧的藻类植物;
所述好氧处理区(226)包括与湿地景观池(221)下端连通的好氧池体,两组间隔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体内部的滞水结构;每组滞水结构包括水平间隔设置在好氧池体内的第一滞水板、第二滞水板,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滞水板、第二滞水板之间的好氧菌载体填料;所述第一滞水板中部、第二滞水板两端均开有下水口;所述螺旋流处理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好氧处理区(226)下方的圆筒(224),设置在所述圆筒(224)内侧壁与好氧池体下端出水口连通的螺旋水道(225),设置在所述螺旋水道(225)内的厌氧菌载体填料;
所述第二湿地模块(23)包括支撑组件(231),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231)上的沉水植物模块;所述沉水植物模块包括底部设有小孔的安装槽(232),种植在所述安装槽(232)内的沉水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处理模块(1)包括与污水管道连通的集污池(11),与所述集污池(11)连通的沉淀调节池(12),同时与所述集污池(11)、沉淀调节池(12)连通的格栅过滤池(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填充材料按照质量分数包括60%的粘土、20%的细砂、20%的粉煤灰;所述第二填料层填充材料为生物碳;所述第三填料层填充材料按照质量分数包括60%的沸石、40%的陶粒,所述第四填料层填充材料按照质量分数包括60%的砾石、40%的鹅卵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224)下端设有防堵塞沉淀槽,所述螺旋水道(225)底部侧面上设有与防堵塞沉淀槽连通的沉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31)包括垂直设置在沉水植物处理区两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从上至下活动卡设有3个设有沉水植物的安装槽(232)。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步过滤沉淀
污水先通入初级处理模块(1)的集污池(11),集污池(11)侧面的格栅过滤池(13)完成对污水的初步过滤,下方的沉淀调节池(12)能够对拦截的污染物进行收集;
S2:第一湿地处理
将经过步骤S1处理的污水通入第一湿地模块(21),污水在前置池(211)的第一填料层上方水平推进穿过挺水植物区,然后渗透依次穿过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第四填料层;然后污水穿过拦截板(213)底部的过水孔,再依次从下往上渗透穿过后置池(212)的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最后到达第一填料层上端的挺水植物区;
S3:生物膜减荷处理
使经过步骤S2处理的污水通入湿地景观池(221),布水管网(223)完成布水,在污水的均匀分布过程中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下完成对污水的增氧;然后污水渗透进好氧处理区(226),穿过好氧菌载体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完成第一次有机物减荷;最后污水进入螺旋水道(225),穿过厌氧菌载体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完成第二次有机物减荷;
S4:第二湿地处理
将经过步骤S3处理的水再通入第二湿地模块,安装槽(232)上的沉水植物完成最终的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59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