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5951.X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9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青;丁慧贤;彭娜;张建磊;李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人工 湿地 模块化 装置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及处理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初级处理模块、二级处理模块;二级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湿地模块、减荷结构、第二湿地模块;所述方法包括:初步过滤沉淀、第一湿地处理:污水在第一填料层上方水平推进穿过水生植物区,渗透进第一填料层;生物膜减荷处理:污水通过螺旋水道,厌氧生物膜实现减荷;第二湿地处理;本发明装置占地面积小,能够有效减小有机负荷,且便与实施;本发明方法能够大大缩短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时间,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建设人工湿地比传统污水处理厂更加经济。
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集中处理难度高,因此需要模块化便与实施的人工湿地装置;由于排出的污水有机物负荷往往较高,传统现有的模块化人工湿地装置处理时间较长,在间歇排污的情况下会造成有机负荷持续增高,且现有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实施难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批量生产,便与实施,能够降低有机负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污水的处理能力高,工序少,大大缩短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模块化装置,包括连通农村排污管道的初级处理模块,与所述初级处理模块连接的二级处理模块;所述二级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湿地模块、减荷结构、第二湿地模块;
所述第一湿地模块包括上端与初级处理模块连通的垂直潜流池体,设置在所述垂直潜流池体内将垂直潜流池分为前置池、后置池的拦截板;所述拦截板底部设有连通前置池、后置池的潜流通道;所述前置池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第四填料层;所述后置池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第一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四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上均种植有挺水植物;
所述减荷结构包括与后置池上端出水处连通能够用于布水增氧的湿地景观池,均匀设置在所述湿地景观池内部的矩形基质块,镶嵌设在所述矩形基质块上呈井字状的布水管网,设置在所述湿地景观池下方的好氧处理区,设置在所述好氧处理区下方的螺旋流处理组件;所述矩形基质块四个侧面与布水管网之间设有连通水道;所述矩形基质块上种植有用于增氧的藻类植物;
所述好氧处理区包括与湿地景观池下端连通的好氧池体,两组间隔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体内部的滞水结构;所述滞水结构包括水平间隔设置在好氧池体内的第一滞水板、第二滞水板,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滞水板、第二滞水板之间的好氧菌载体填料;所述第一滞水板中部、第二滞水板两端均开有下水口;所述螺旋流处理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好氧处理区下方的圆筒,设置在所述圆筒内侧壁与好氧池体下端出水口连通的螺旋水道,设置在所述螺旋水道内的厌氧菌载体填料;
所述第二湿地模块包括支撑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沉水植物模块;所述沉水植物模块包括底部设有小孔的安装槽,种植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沉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处理模块包括与污水管道连通的集污池,与所述集污池连通的沉淀调节池,同时与所述集污池、沉淀调节池连通的格栅过滤池;通过污水集中池能够实现对污水的收集、临时储存,通过沉淀调节池能够在储存时实现对固态沉淀污染物的收集,拦截滤板能够实现过滤,使污水完成过滤沉淀的处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59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