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侦察灭火系统及其灭火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6352.X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4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邱雁;何宇;金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疆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A62C37/00;G06T5/00;G06T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龙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0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311118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侦察 灭火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侦察灭火系统,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包括现场设备、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便携式基站和云服务器,所述终端设备包括PC终端、指挥中心和手机终端,所述现场设备通过便携式基站与云服务器通信,所述云服务器与PC终端、指挥中心和手机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现场设备包括有智能侦察无人机、智能侦察机器人、智能灭火机器人、现场指挥平台和便携式侦查布控台,所述智能侦察无人机、智能侦察机器人、智能灭火机器人、现场指挥平台和便携式侦查布控台均与所述的便携式基站通信连接,所述智能侦察机器人和智能灭火机器人中均配置有GPS室外定位和IMU室内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灭火系统其应用方法,涉及一种智能侦察灭火系统及其灭火控制方 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火灾事件频发,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共接报火灾140.1万起(其中较 大以上火灾344起),造成7456人死亡、469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5.57亿元。目 前对于消防人员的防护尚存在较大的不足,特别是在消防现场,危险品等温度高低的判 定存在较大的问题,容易出现危险,危害到消防员本身。
中国国家专利申请号CN201020236640.X,公开了一种矿用本安型红外成像技术领域的红外热成像仪,该红外热成像仪包括:光学系统,用于接收被测对象的红外辐射; 红外探测器,用于将所述光学系统接收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和系统控制 设备,用于将所述红外探测器生成的电信号转换成红外视频图像;还包括一可见光光源, 用于照明而使得光学系统能够拍摄可见光照片。本发明的红外热成像仪可同时拍摄红外 热成像图和可见光照片,进而通过将红外热成像图和可见光照片进行比对,能够直观精 确地发现被测对象的异常状况,极大降低了判断失误发生的概率。但是即使应用此类技 术,依然存在人工巡查时存在劳动强度大,人工灭火时存在危险性大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人工巡查时存在劳动强度大,人工灭火时存在危险性大 的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侦察灭火系统及其灭火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侦察灭火系统,包括现场设 备、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便携式基站和云服务器,所述终端设备包括PC终端、指挥中心和手机终端,所述现场设备通过便携式基站与云服务器通信,所 述云服务器与PC终端、指挥中心和手机终端通信连接,所述现场设备包括有智能侦察 无人机、智能侦察机器人、智能灭火机器人、现场指挥平台和便携式侦查布控台,所述 智能侦察无人机、智能侦察机器人、智能灭火机器人、现场指挥平台和便携式侦查布控 台均与所述的便携式基站通信连接,所述智能侦察机器人和智能灭火机器人中均配置有GPS室外定位和IMU室内定位装置。本发明能够形成智能侦察无人机、智能侦察机器人、 智能灭火机器人辅助消防人员进行巡查和灭火的,能够实现尽量安全和高效的巡查和灭 火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现场设备还至少包括手持式智能消防红外热像仪或佩戴式智能消防 红外热像仪中的一种。本发明中,利用手持式智能消防红外热像仪或佩戴式智能消防红外热像仪配置在消防员身上,利用无线通信设备,接收指挥命令,进行现场灭火,也可 以配合机器人进行联合灭火。
作为优选,所述手持式智能消防红外热像仪或佩戴式智能消防红外热像仪均包括壳 体和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通过硅胶件与壳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疆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疆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6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